美文网首页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随笔-生活工作点滴
人生最大的谎言:我都是为了你好|《无声告白》书评

人生最大的谎言:我都是为了你好|《无声告白》书评

作者: 九大行星没有冥王星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08:45 被阅读11次

    前段时间papi酱在《拜托了冰箱》这个节目上语出惊人,自己说没办过婚礼,与老公结婚多年,双方父母没有见过面,甚至每年过年都是各回各家。

    说实话,我一开始听到居然还有这样的婚姻模式时非常地不理解,随后找出了这期节目,看完以后我真的特别羡慕papi酱这样的婚姻。前提是两人都足够强大,不仅是经济上的独立,更是心理上的独立,还要有双方父母的豁达和支持。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会被视为“大不孝”。

    何炅评价papi酱的婚姻:彼此独立而又互相依赖,像弹性最好有事最强韧的橡皮筋一样。

    我们似乎没有papi酱那么“幸运”,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是按部就班地长大,选文理科、上什么大学、念什么专业、要不要考研、考公、考教师资格证、做什么工作、在哪所城市。直到我们也变得像父母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把未完成的梦想强加于下一代身上,美名其曰“我们这都是为了你好”。

    01

    《无声告白》的封面上印着一句与每个人都能产生共鸣的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本书并不难读,全书只有17万字,但是我用了好几次才把它读完,因为每次读都觉得感同身受,虽然小说描写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却还是能很符合当下中国人、中国学生的状态。

    小说以贯穿全书的主人公“莉迪亚”的死为开头,分为两条线来抽丝剥茧地揭示莉迪亚死亡的原因。

    主线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必须要讲一下莉迪亚一家以及时代背景。

    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是一位大学教授,看似风光无限,在当年却因为是黄种人移民的“原罪”而错失在哈佛任教的机会,最终接受了一所普通大学的聘书。

    詹姆斯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却从不觉得自己属于美国。他从未真正地融入到白人的生活中去,直到玛丽琳的出现才让他的生活有了一丝起色,玛丽琳也就是莉迪亚的母亲。

    由于詹姆斯遭受到的白眼和那个年代赤裸裸的歧视,所以詹姆斯急切地想让莉迪亚融入到白人群体中去,希望她有很多朋友,希望她合群。

    莉迪亚为了父亲的这个希望甚至捏造了几个朋友出来,每天假装坐在窗边和电话那头并不存在的朋友聊天,所以詹姆斯一直都是觉得自己的女儿是左右逢源的。

    于是詹姆斯认为莉迪亚的死一定是一场意外,不可能是自杀。

    02

    玛丽琳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是詹姆斯的妻子,是一名家庭主妇,除此之外,我想不到介绍她的词汇。比起莉迪亚,玛丽琳更让人心疼,她在圈子里挣扎,却始终没能摆脱层层身份的束缚,始终没能活成她自己的样子。

    玛丽琳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在母亲的的耳濡目染下,她并没有把做一名家庭主妇当作自己的愿望,她鄙夷母亲和她以取悦男人为目的的《贝蒂·克罗克烹饪书》。没料到母亲的这本烹饪书最后成了三代的情感寄托。

    玛丽琳在50年代进入了大学学习,在我的印象之中50年代的美国是《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一样的浮夸保守,那时的女性只能从事商场售货员、电话接线员等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

    而玛丽琳不同,她独立、坚强,敢于挑战男性权威。她第一次在大学选择化学课,她是唯一一个女学生,其他成绩不如他的男生在她的试管里面尿尿,她也可以很淡定地将尿倒掉,继续做实验。

    母亲支持玛丽琳去上大学的唯一原因就是,她可以在大学里找到更加优秀的老公。

    她想起母亲,她母亲想让她过怎样的生活,她母亲为她设计的人生轨迹:丈夫、孩子、房子。玛丽琳一生想要跳出母亲的期待,可是却一个不落的实现了这些。

    母亲只想让她遇到优秀的哈佛男人,却从没因为女儿自身的成就感到骄傲,这让玛丽琳困扰。于是,她更加努力地学习,目标就是去医学院,做医生是她想象得到的最能与母亲的生活方式拉开差距的职业。

    而玛丽琳母亲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书中这样描述:以她的故乡夏洛斯特维尔为圆心、八十英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她的母亲从未走出过这个范围。

    玛丽琳一直都做得很好,直到他遇上了詹姆斯,一切重新开始,

    但属于她自己的东西却戛然而止。

    詹姆斯是玛丽琳的大学历史课老师,他们的爱情来的是那么快,玛丽琳爱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与众不同。

    大学还没有毕业,玛丽琳就和詹姆斯结了婚,并且有了身孕,她不得不为了孩子和家庭中断了学业。等两个孩子长大点,玛丽琳一心想要回归职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却又遭到了抛弃。玛丽琳看着同为母亲的伍尔夫在医院叱咤风云,她陷入了怀疑,时隔八年抛下了丈夫和孩子跑去医学院上学。

    命运又一次向她开了玩笑,在她下定决心准备考试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没办法她只得回家,所有的梦想如同泡泡机里面刚吹出来的泡泡还未升空就被路上嬉戏小朋友戳破了。

    母亲回家后,作为天生和母亲亲近的小女儿莉迪亚就这么走进了母亲的心。玛丽琳这么喜欢莉迪亚,却忽略了其他两个孩子,或许因为莉迪亚长得最像自己,或许只有莉迪亚的出生没有影响到她的求学之路。莉迪亚很单纯地认为是外婆留给玛丽琳的烹饪书惹得母亲暗自神伤,让母亲离家出走。

    只有几岁的莉迪亚在母亲失踪的的两个月里暗暗许下了承诺,如果母亲能回来,她一定按照母亲的每句话做事,她要实现母亲的每一个愿望。后来母亲终于回来了,于是莉迪亚顺着母亲的意思去读书去学习去写日记,即使那些内容她并不感兴趣。

    玛丽琳把自己身上没有完成的理想全都加在了莉迪亚身上,不管这愿望是否是莉迪亚想要的。莉迪亚也很配合,她是在用自己的“顺从”来换取童年中理所当然的安全感。她以为,只要自己表现足够好,母亲就不会对她失望,不会不辞而别。

    03

    关于莉迪亚,作者不断地描写了她压抑的状态:

    第二章: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呢?如同任何事一样,根源在父母。因为莉迪亚的父母,因为她父母的父母。因为她的母亲希望最希望与众不同,她父亲却最想要融入人群,而这两件事都是不可能的。

    第七章:莉迪亚自己——他是全家人的宇宙中心,尽管她不愿意成为这个中心——每天都担负着团结全家的重任,被迫承担父母的梦想,压抑着心底不断涌起的泡沫。

    虽说这部小说被贴上了悬疑的标签,全文的第一句作者就丢给了读者一个问题:莉迪亚死了。但是她是怎么死的,并不需要剧透,在似是而非之间我们很容易推测出来。

    我们随着作者的叙述逐渐解开了谜团,一开始不相信警察到慢慢明晰的莉迪亚父母的经历,终于确信了莉迪亚的自杀。

    在莉迪亚离开之后,她的父母终于懂得了,自己的遗憾不能强加于孩子,不能用“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的借口”借以满足自己的愿望。

    幸好一切都不迟,对于家庭,对于两个孩子缺失的爱,他们依旧可以弥补,只是这醒来的代价大了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最大的谎言:我都是为了你好|《无声告白》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gl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