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大名,相信但凡有点文化背景的人,不知道的不多。稻盛和夫的著作,也被很多人奉为经典,并用以指导自己对于事业、人生的经营管理。此次拜读《干法》一书,也是颇有些收获。
说实话,初读此书时,我本人是很难看进去的,倒不是因为晦涩难懂,其实本书行文表述都很流畅简单,没有过于复杂的内容。之所以看不进去,纯粹是因为初读的第一感觉就是洗脑文,颇有点上学时期读思想政治教育之类书籍的感觉。
比如该书一开头的译者序言中,热爱导致成功、热爱燃起激情、热爱激发灵感……再到正文一开头的开篇句: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怎么看怎么感觉像是打鸡血的鸡汤文。再加上我本人对于鸡汤文学和洗脑文一贯反感,所以看了开篇几乎就不想再看此书了。
后来耐着心性一点一点读下去,发现并不是想我之前所想的那样。尽管书中还有部分观点是我至今仍不认同的。但是其中确实也蕴含着很多朴实的真理。并且这些真理,就是隐藏在看似朴实无华、平平无奇的普通事情、普通场景之中。
文中说道,要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其实这种观点很不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对工作大多讲究聪明、高效,以结果为导向,要求立竿见影。“愚直、认真、诚实”往往被当成呆头呆脑的象征。但实际是这样吗?聪明往往是相对的,大多数情况其实是自以为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情况居多。而高效更是如此,我并不反对高效,但是反对形式上的高效。在之前的工作经历中,我有过负责汇总整合数据的经历,需要不同的负责人提供自己所负责的数据,有很多人非常积极,总是在提交数据的规定时间之前很久就已经把数据提交上来了。但是仔细一看,很多数据是压根没经过大脑,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造成反反复复的修改。而有些人虽然提交较晚,但是整体数据逻辑严密,拿来可以直接用。我认为,后者才是真正的高效。书中说道,努力工作类似于修行。这一点我完全赞同,拿出修行者的心态、用对待信仰的态度对待工作。这样我不敢说一定会达到世俗所谓的成功,但是一定会达成个人内心的成功。
再如文中提到的“神的启示”,我们在很多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都看到过这种灵光乍现的场景。我相信很多认真负责的人,在努力思考一个问题时,都感受到过稻盛和夫书中说的这种感觉,就是一种突然地豁然开朗,没有任何前兆,如同醍醐灌顶,顿悟。说实话,我在工作中也有过这种感觉,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多么热爱工作、多么刻苦努力。而是你在工作中稍稍多思考、多努力就能体会到的感觉。我本人是个心思较重的人,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疑惑,会有很多想法,就像书中说的,这种想法会进入你的潜意识,有时候在睡梦中就会梦到相关的内容,也偶尔体会这种灵光乍现、顿悟的感觉。
“注重细节”,这是我们中国人习惯挂在嘴上却总是做不到位的地方。书中说道:“神寄宿在细节处”,细节决定命运,这些都不是空话。拿我们现在经营的产品来举例,我们在细节上已经吃了很多亏,比如瓶标不齐整、样式不统一、酒液高度不一致等问题。除了在已有合作客户中造成了不好的反应,也严重影响了招商工作。很多细心的客户都提出来,你们的产品怎么瓶盖不一样、瓶标不一样、酒体高度不一样,表面上是这些问题,深层次是对我们品牌、产品的质疑与不信任。这也是我们当前必须要抓紧解决的问题。
再说书中的结语,一个著名的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这个公式被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反复的介绍推介。众所周知,这个公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方式,因为能力和热情虽然程度不一,但都是正向数值。但思维方式可以是负值,可以带来与目标方向完全相反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如果方向错了,那么你越努力就离目标越来越远。
但是对于这个公式我一直有个疑惑,疑惑的是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在没有上帝视角的情况下,如何知道是对的还是错的。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肯定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没人会觉得自己错了还一定要往错的方向去做。我个人认为,只能是在你认为对的方向下,付出无尽的努力。至于最终结果、成功与否,说的悲观一点,由天定。但是由天定的前提是要自身做到无悔无憾。
《干法》一书中,还蕴含了很多人生处世、工作、管理、经营等不同方面的哲理。在此就不一一表述了。道理很浅显,但是难的是做到。就像段子里说的,明白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道理容易明白,能够做到很难。这也就是我文章标题所说的,所谓干法,其实就是知行合一。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我相信没有具体的模式可以遵循。但是这个我相信一定不是能够“顿悟”的,而是持续精进才能趋向于这种状态的。这里我没有说达到这种状态,因为我认为这个跟学海无涯一个道理,在追求执行合一的过程中是没有尽头的,只能是不断趋近,而无法做到达到。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能做到的,唯有从即刻起,磨练、投入、付出、持续、追求完美。向知行合一的状态不断趋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