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我们的所见所闻,就会转化为劫难或者幸运,统统来到我们的身边。劫难让我们有所成长,而幸运,则让我们得偿所愿。
当然,不论是劫难,亦或是幸运,都推动着我们走向更为长远的未来。要坚信,所有的经历,从宏观的人生大局来看,都是有意义的
对于人生这段旅程,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道:“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步,何惧毁谤。”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经历。
有些人博古通今,看遍了世界各地的人文风俗,这是一种经历;有些人在喧闹的都市中忙碌地工作着,这是一种经历;有些人习惯到处去折腾自己,这也是一种经历。
经历,从来没有好坏,也从来没有优劣,有的只是个人的感悟和境界的提升罢了。
就拿上文余秋雨先生列举的那4个词来说,当我们能够达到这4个境界的时候,就证明我们活透了,也读懂人生这本大书了。
要知道,一个人最上乘的气运,莫过于这16个字。
02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大智不群。
亚里士多德说过,离群索居者,不是灵神,就是野兽。
一谈到“合群”和“不合群”这一对矛盾,一部分人觉得合群最好,能够融入到圈子当中,交到众多的朋友。而另一部分人觉得合群不好,唯有学会独孤,才算是真正的成熟。
对于这两个观点,你觉得谁对谁错呢?
我想,这两个观点都各有各的道理。只不过,第一个观点适合没啥经验的年轻人,而第二个观点,适合已然经历半生的老江湖。
人,终究有一天,会逐渐偏向于“不合群”。因为现实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些人生,只能一个人过,没必要总跟别人混在一起。
真正的“大智不群”,并非是让每个人都不合群,而是让我们先经历一番红尘的考验,再坦然地选择自己的生活,不卑不亢,不畏不惧,坦然自若,潇洒一生。
要相信,所有不合群的人,再差,也能过好自己的往后余生。
03
一个人真正的善良——大善无帮。
苏轼在《贺欧阳修致仕启》中写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他表现出来的形象,都像极了怯弱者。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所表现出来的模样,往往愚笨不堪。
表面上的一切,都是信不过的,也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一面,永远都隐藏在背后。被人发现的勇敢和智慧,大多是虚的,而并非是真实的。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真正的善良,不该是在表面上去帮助很多人,做那些走过场的事儿。这,并非是善,而是带有罪恶的伪善。
就像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坏事做尽,然后表面上去做点好事,那真的是善吗?不过是为了掩盖自身的罪恶罢了。
真正的善,理应是发自真心的“善意”,与其把钱给别人,不如教别人赚钱的技术。前者,是短暂的善良。而后者,才会造福他人一辈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04
一个人真正的本事——何惧孤步。
玛雅·安吉罗说过:“你或许能把我踩入尘土,而我仍然,像灰尘一样,向上飞扬。”
我们都是这尘世间的普通人,被人瞧不起,被人欺负,被人打击,遇到诸多的不幸,这是很正常的事儿。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输,在别人的打击中放弃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希望。哪怕我们终究成为了一粒尘埃,身份卑微,但我们也要向上飞扬,至少活出生命的“底色”。
什么是“何惧孤步”?那就是拥有不惧怕一个人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前方依旧黑暗,前路依旧迷茫,那我们就该给自己点燃一盏“心灯”,以此照亮我们后半生的漫漫长夜。
就跟诸葛武侯一样,明知道“不可为”,但还是要“为之”。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史诗,从来都不会一片坦途。既然如此,心怀光明就好。一个人,并不孤独。
05
一个人高级的心境——何惧毁谤。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
这世间的是是非非,对错黑白,自己知道就好,没必要跟别人争论太多。别人怎么想,怎么做,甚至诋毁我们,那也是别人的事儿。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
这世间的人太多了,我们堵不住别人的悠悠众口,我们只能尽全力,去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很多人看不透,一遇到什么事儿,就跟别人理论一番。这,貌似没有多大的意义。要知道,要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跟层次不同的人争论太多,甚至被这些人嘲讽,又有何必要呢?人,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淡然地活过这一生,那就可以了。
真正的“何惧毁谤”,不仅是不计较这世间的得失,更是不在乎所谓的浮名虚利。一切,对得起天理良心,就圆满了。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