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在听梁冬对话徐文兵--《皇帝内经》。《皇帝内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的书,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精华。徐文兵老师的解读更像是“说文解字”。今天这一段解读,了解到了“偷”字的前世今生。
《皇帝内经》第一卷上古天真论讲: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⑥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大意是说: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装饰普通纹彩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不使形体过度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易衰惫,精神不易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
其中“以恬愉为务”里的“愉”字,不仅仅是现代意义的愉快的意思。在古汉语里专指男女琴瑟和鸣的愉悦之情。“愉”字里的“俞”,象形字是指男女阴阳的交合,加上忄,表示男女交合时的欢悦的感觉,《诗经》有云:愉愉如也。俞字旁的字大都发yu 的音,同根同源,比如榆树的榆,榆树皮和榆钱吃了以后能令人精神愉悦,睡得安稳;又比如窬(yu),原指故宫正门上的钉,81颗,代指男性生殖符号,有性的暗示,是古代男权的象征。
而偷则不是发yu 的音。
偷,说文解字里单指“行苟且之事”。单看偷字,亻,表示和人有关,暗指不正当的和他人发生的男女关系。古代汉语里专指偷情,比如词语偷情,偷人,偷汉子等。民间有俗语“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偷”字,正是这种意思。
由此想到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被人嘲笑偷书贼,在被人按在地上打的时候,仍然执拗的说“是窃书,不是偷书”。当时在学校学这个课文的时候,理解的孔乙己的迂腐,现在觉得孔乙己真的是精通文字学者,因为他知道偷字的意思,他只认为是窃,不是偷,想想当时嘲笑他迂腐的人,真是太不懂中国汉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