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时代,那是怀疑的时代,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

所幸,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综合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大国之列,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一步步前进。

老一辈的人谈论“90后这帮小孩子赶上了好时代,吃的饱,喝得足。但总是不思进取,忙着追星、刷网剧、啃老、打游戏。”他们的言论里都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失望和否定。但其实我们仔细想想,首先年代不同,基本需求不同。对于老一辈而言,生存吃饱喝足是基本需求,而洗衣机、电影票等则是奢求。而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人家都步入了小康时代,洗衣机成了基本需求,一日三餐也讲究营养搭配。我们在有洗衣机的情况下不可能为了锻炼自己去很远的地方挑水洗衣。新时代保障了我们生活的基本设施条件,我们这一代人更重要的是学好知识,付诸实践。其次是时代的发展缩短了我们和诱惑之间的距离。有些人老一辈的人,他们的基本上与大自然为伍。而现在的小孩,电视和手机陪伴他们的童年。智能手机太普遍了,不论是零零后、九零后,甚至八零后、七零后也都整天沉迷于手机。我们能说现在的孩子自制力不好吗?只能说诱惑太近了。稍不留神,我们就会被娱乐娱乐攻陷。

一个时代的好坏得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我们所处的新时代保障了我们的基本需求、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但同时也缩短了我们与诱惑之间的距离。可是我们真正如他们所说:生活的太好、没负担、脆弱、纸醉金迷吗?其实是不会的。每一代人都是从孩子过来的,我们都会迷茫、冲动、敏感、不堪一击。但是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大熔炉,如果消极、低迷、享乐估计还没等我们玩够就被时代所摒弃。只有积极进取、充满希望才能一步步跟紧时代的脚步。

新时代总会有热情洋溢、领头前行的新青年典型。17岁的高中生晏劭廷,做了一个小零件,不管钉子钉到哪里,都能用它把画框扶正。他凭这个小玩意的设计获得2017年设计界奥斯卡一红点最佳设计大奖,成为史上最年轻获奖者。2017年2月7日,16 岁女孩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一举夺冠, 并且凭借强劲的实力和才女气质,给观众留下极深印象。2017年初,作为青年代表,16 岁的王源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2017青年论坛上发言,呼吁更多人关注普及优质教育及教育公平,让每名儿童都能从中受益。当然,新时代也不乏有一些不思进取、沉迷游戏的例子。如华中科技大学18人因学分不达标本科转专科。

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其实事实上为了生活和工作或者考试,大部分90后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沉迷游戏或者追剧;其实现在已经是“努力了未必成功,不努力一定没戏”的社会,传统的努力已经难以实现生活上的质变;工作大、压力多、难挣钱已经成为90后普遍的内心状态。

但正如前段时间流行的丧文化,尽管我们将生活里地丧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尽管仿佛把人生的黑暗面看了个透,尽管我们无法到达拥有光鲜亮丽的成就。可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放弃过生活。经过一番幽默的自嘲之后,我们还是带着正能量重新上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