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来你也许不信,我小时候没看过动画片,同龄人说得什么“黑猫警长”,“葫芦娃”等这些对我来说像天书,我根本就不知道他们都讲了什么。
但是我也有爱好的,那就是听书,尤其是评书。我在没上小学时就知道评书大家刘兰芳的名字。
冬季天黑的早,每每晚饭后母亲为了让我们乖乖留在家里做农活,什么摘棉桃,搓玉米,就给我们讲故事。
《王天宝下苏州》,《李双喜借年》,《隋唐演义》,《岳飞传》,《呼家将》,《封神演义》等等。都是我们那时候爱听的书目。
这些故事都很鲜明地人物性格及故事概要。好人被坏人陷害蒙冤,最终会在好人的帮助下沉冤得雪。
在冬季灰暗朦胧的灯光下,我们手上忙着农活,心情也随着主人翁的遭遇而忽高兴忽难受。
每天一个小故事,有时做得比较好还会加故事,我们的热情别提了。
那时候农村的早中晚都是有广播播报的,早晨有“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午就有我最喜欢,确切地说,我家人都喜欢的半小时评书节目,《呼家将》,《契丹萧太后》《杨家将》就是从那里听到全一套的。
评书是在中午十二点半开始,一点结束。每每放学后我就急着往家赶,生怕错过一分钟。
一到十二点半,在我家所有人干事情都小心翼翼起来,生怕弄出点声响影响听书。
有一次姐姐喂牛,她把牛草倒到淘水缸里,就直接蹲在河边开始了无意识地拔草听书了。等评书结束后才记起喂牛这茬。
说评书的人都有种魔力,他们会在故事最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说下回分解。
有时我们还会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接下来的故事,和现在追剧差不多。
前面说过,每个故事都有鲜明的人物特点。比如说《杨家将》,潘仁美就是里面的不二的大反派,杨家众人就是正派人物。
潘仁美的儿子潘龙潘虎及女儿西宫娘娘就是坏的不能再坏的人。
杨家众人及他们的亲朋都是正义之士。
每每杨家做了什么为国为民的好事时,潘家众人必会抢功或者勾陷他们。
哪怕杨家找到证据呈上,西宫娘娘一哭诉,圣人就会心软然后不了了之。
纵使杨家将们前线奋战,潘家也会后方制裁他们,什么克扣粮草了,诬陷投敌了。
而圣人居然信了,等杨家众人浴血奋战回来等到的不是奖赏而是牢狱之灾。
即使后来平反了,也是损失惨重,死去的人能活过来吗?
到最后杨氏一门全是女将,即使这样也要出征。
五十三岁的穆桂英挂帅时,佘太君已经一百单八岁了。
听到这个故事结尾时,很是唏嘘,好人不应该是这样的啊!
而现实呢,生活不是童话,好人的结局更让人难以接受!
人心啊,真是难以琢磨的东西!唯有拿到太阳底下,才能看透它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