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正从政的机会到了,这一年是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孔子五十ー岁,在鲁国当了中都宰。
中都宰就是当时鲁国首都的市长,相当于我们现在北京市长一样,可以说这个官还是不小的。
协助孔子工作的还有他的几位,学有成就、才干出众得力的学生,像闵子骞、子贡,子路等等。闵子骞曾经问孔子,说老师啊,您教授我们仁义之道,今天,我们该力行了,但又不知怎么去行道? ”孔子说:“首先就要知道百姓需要你做什么。中都百姓需要的是有人去爱护他们,他们这种需要胜过需要水火。你们现在都身居职位,在职位上不能偷懒,办事要忠实尽力,遇事要抢着干,遇到了困难就要先辛苦自己。从现在起,有空就要到百姓住的地方走走看看,他们吃的是什么?住的又怎样?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百姓就会以同样的心情回报你们。了解百姓的需求,满足他们的需求,就是你们所要做的事。”孔子提倡的仁爱教育,在他从政期间也得以体现,当然,在百姓心目中更是竖起了威望。一天,子路回来汇报工作,说:有一年逾古稀的老人,一生勤劳俭朴,现在岁数大了不能再从事农活了,儿子就慢慢对老人态度不好,也不给老人吃饱饭,老人没有办法,只能忍气吞声。子路听说后,就把他的儿子叫来,教育他要孝敬父母,还要求他立刻改正,儿子当面答应了子路的要求。然而,这个不孝之子不但不改正错误,反而变本加厉虐待父亲。子路再去这村子的时候,老人只好再找子路哭诉。子路答应在三天之内再来处理这件事,还交代左邻右舍照顾好老人。也许是子路的公务太多,就把此事忘了。一晃十多天过去了,那不孝之子认为父亲不应该告官,对父亲虐待越演越烈,老人饥饿难忍,在乡邻的帮助下来中都找子路,恰巧遇到了孔子。孔子询问后知道就是子路对他说的受虐待的老人,然后就立即吩咐下人热情招待。还把子路叫来了,非常严厉的批评了子路,说他在百姓中不讲诚信,办事拖沓更是不应该。子路知道自己错了,遵先生指示,立即把那不孝的儿子找来。孔子见到了他劈头就问:“你有儿子吗?”“有”这个不孝子回答。孔子又问,你儿子生下来的时候多大,如今多高,是谁把他养大的,你自己又是被谁抚养大的。
这个不孝子回答:“儿子生下来的时候不满一尺,如今身高六尺有余,是我和妻子养大儿子的。我今年五十二岁,也是父母养育成人的。”
孔子说:“你还知道自己是父母养育的,孔子说:“你还知道自己是父母养育的,这就好了,再过二十年,你就是现在你父亲的年纪了。那时,你年迈不能做农活了,那你儿子会养活你吗?”
“你儿子学你今天对待你父亲的样子来对待你,也不给你吃饱穿暖,你有什么办法?”那个不孝子半天无言对答,孔子接着说:“羊尚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你这个不孝之子连禽兽不如,半点人性也没有,你可知罪?”
不孝子忙说:“小人知道错了,今后我一定用爱儿子之心来恭恭敬敬赡养父亲。”
孔子说:“那就好了,做父亲就该像个做父亲的样子,做儿子就应该像个做儿子的样子,这才是美德。你今天知道悔改,我就不再问罪了,如若不然,你将受到严厉的惩处,快把你父亲接回去吧!”
这个故事就是孔子在孝道问题上的态度,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怎么对父母,那孩子长大就会怎么对我们。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老猫炕kàng上睡,一辈留一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