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好处,故乡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了呢?
离开故乡上学后,错过了故乡的许多春秋。春耕秋收的日子越来越遥远,成了童年模糊的记忆。那些晨伴水牛夕伴鸭的岁月,那些伴着25瓦钨丝灯泡听蛙声的时光,那些躺在用竹子铺成晒台听风声,看星空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时间带走了许多人,连同我的外婆母亲,都带走了。那座黄土杵成的,里面用木板隔成一间间的瓦房,也开始衰败起来。40年的风吹雨打,日晒,它开始苟延残喘起来,在暴风雨中飘摇。邻居的老屋,用黄土做成的瓦房,早已倒下,断壁残垣证明着它曾经存在过,喧嚣过,也见证了那一代迁徙而来的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又离去。


一个家族,又分裂成好几个。那些泥土在为人们遮挡了几十年的风雨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回归大地,继续哺育每一株植物。
那些倒下的老屋,让过往的行人窥见了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曾经他们的私密空间。木板横竖躺在杂草丛生的地上,沾着因下雨被溅起的泥土。有些已经开始腐朽,长着不知名的小蘑菇,墙角的野草已经高得可以将人埋于其中……
刚上学时,在春天里读到了一篇关于乡村春天的课文,颇有共鸣。梨花,桃花,李子花……一起绽放,村里便成了一座大花园。到处弥漫花香,引来许多蜜蜂采蜜。
记忆最深的是一位五保户爷爷家的一棵几十年的大梨树,一开花,几乎所有的树都无法与之媲美。巨大的梨树开满了洁白的花,春风拂过,花瓣纷纷飘落,如雪一般,落在湿润的泥土上。每天踏着花瓣去上学,再踏着落花回家,如童话般美好。

如今也只能困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里,从《诗经》的文字里寻找那些关于大自然的描述,来怀念那些记忆中的春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