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而为人,无需抱歉

生而为人,无需抱歉

作者: 呢子话匣 | 来源:发表于2020-08-11 23:40 被阅读0次

不知从何时起,大众便喜欢追随“向上”的文化,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了我们必备的生活准则,有的人甚至会在社交平台上标榜自己美好向上的生活态度来博取他人的注目,我们越发苛求自己对待情绪的把控能力,似乎只有完全积极向上的人,才配拥有令人完美羡艳的人生。

人们似乎更懂隐藏自己的情绪,抑或是担心受人嘲讽,不敢随意流露自己的情绪。

可是,在亿万光年里,人是趋近于零的存在,即使是再渺小的存在,我们也有为自己发声的自由,这是独属于我们“亿”点小小的权利。

我们时刻感受着生活的零星变化,时不时便会发文留念生活,有些人往往倾向于将灰暗的情绪隐匿起来,只在平台上分享令人称羡的生活状态,就连发朋友圈,都要套用现成的文案模版,才更能表达出万物明朗的心情。

我上学时,老师曾经在课上以不点名的方式,委婉地说教了班里一位喜欢在朋友圈发表丧文化的同学,老师说,朋友圈展现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因为它面向的不止是你的同辈,还有你的老师长辈乃至同事,你发表的内容应该是得体大方,令人赏心悦目的,朋友圈不是你展现情绪的平台。不可置否的是,老师说的话,似乎有些道理,干净又富有向上精神的朋友圈,是社交圈内展现友好型人格的最佳名片,可是,从来如此,便对么?在独属我们自己的社交平台就一定要按着他人喜好装饰我们的社交空间吗?我们就不能有一丁点表达自己坏情绪的自由吗?我算是很喜欢往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生活的妹纸了,喜欢的一切积极正能量的内容也会往社交平台上塞,在展现岁月静好的形象基础上编织我精彩的生活网,我很满意这一切,然而好友的话却让我恼怒不已,前阵子,我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喜欢的小句子:

“如果我们一同被人梦见,那便是我们的相逢”不久后,我的好友私发我:你怎么可以在朋友圈发这些无厘头的东西呀?我看到她的评语后,气得我心里翻起了层层的江涛骇浪,我的朋友圈怎么就不能分享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呢?况且这句话承载着我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蕴藏着于他人而言所无法理解的情谊,分享自己的喜好心情为何又要兼顾满足群众的看法呢?朋友圈的功能不止是社交,更有记录生活的功能,小众文化也有人追捧,丧文化也有它存在的意义,社交平台不应只是任人消遣观赏的橱窗,它应是承载你日常点滴的百宝箱,记忆情绪变化的电子相册。

这段时间,群嘲“网抑云”一时间刷爆了抖音B站等平台,如果还没记错的话,网易云的热评在前段时间也曾受过大批粉丝的追捧,市面上为了迎合网友喜好出版了相关的书籍,如今网友们的评风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可真叫人大跌眼镜。

“网抑云”大都是指一些多愁善感的人,夜里无病呻吟似的孤芳自怜,一腔幽怨尽倾泻在键盘上,一系列人间不值得等带有丧文化的句子便铺天盖地地向网友砸来,这些语句如蝴蝶效应般煽动着网友的情绪,网友嘲笑“网抑云”,过度放大了他们的消极情绪,却忽略了它背后藏着的秘密。在快餐文化的时代,媒体的舆论引导着受众的思想,人云亦云,被带节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区别,便是思考,我思故我在,人是有七情六欲的灵体生物,七情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我们不是冷冰冰的假笑机器人,生而为人,世上有许多难以抗拒的压力,学会与自己的情绪消解才是正道,我们不能剥夺别人表达负面情绪的自由,更不能去嘲笑排斥它的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内敛含蓄的文化,我们羞于启齿自己的感情,缄口不言是种善解人意的懂事,整个社会都在宣扬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可当你耗尽了所有的正能量,你发现自己无法处理这些负面情绪时,虚拟的网络世界便成了大众情绪的宣泄口,这也便是网抑云的由来,我们在平台上戴着面具互诉心声抱团取暖,却成了某些有些有心人戏虐的对象。仔细回想儿时的我们,父母因生活压力大,年幼无知的我们常成了父母情绪的发泄口,人无完人,那些在现实中求而不得和追悔莫及的事物,在轻描淡写的的文学里和若有所思的歌谣里都依依找到了相应的心灵慰藉。

喜欢听粤语港歌的人,都知道黄伟文是个创作鬼才,他写的词带有一种自嘲自虐的蓝色忧愁,在词里,他将生活撕成干枯的碎片,踩在深不见底的阴沟里摩擦,又在幽暗的沟渠中为我们描出一轮朦胧的明月,他的词看似丧气十足,实则饱含人生哲理,很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他为李荣浩写下的《喜剧之王》也是这类风格歌词的代表作,他自嘲生活矬到低谷的人,是市面上纸巾的代言人,那些曾淋雨失控咆哮的观众又凭什么取笑他低趣无聊。当你费劲力气爬出深渊甩干脚下的泥时,切莫讥讽还在深渊里苦苦挣扎的同伴,他们或许不如你们有高瞻远瞩的思想,但他们依然坚持着努力热爱这个世界。

被网友们频频Cue到的网抑云经典名句:有的人二十岁就死了,等到八十岁才埋。此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小说,意在指有的人活到二十几岁便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停止了对世界的探索,往后几十年的人生不过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模仿前二十年的自己。

B站的搞笑视频经常Cue到这句话,原本我以为这是一句简单的小说名句,后来听久了,我对这句“笑料”产生不一样的想法。林奕含曾以自身经历为缩影写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为媒体大众撕下无良“狼师”的真正面目,自13岁的房思琪(林奕含)被狼师侵犯诱奸的那一刻开始,她的生活就被狼师打入暗无天日的深渊,承受不了打击的她硬生生从人体内撕开分裂出不同的人格来保护自己,她在13岁那年便死了,她曾在婚礼上讲过这样一段话:我失去了快乐这个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他的眼睛,然后再也拿不回来一样。但与其说是快乐,说的更准确一点,是热情。我失去了吃东西的热情,我失去了与人交际的热情,以至于到最后我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提起林奕含,便逃不开林奕含终其一生都在与之抗争的疾病——抑郁症。林奕含花了这么多心血写下的文字只想向世人表明一个态度:不是她不为,是她不能。她也很想感受这个世界的温度,谁人不想快乐呢?经历了如此大的创痛,苦寻救赎无果的她还要受尽世人的白眼和群嘲,内心是有多么的无助与失落,许多人对抑郁症患者抱有严重的偏见,他们以高傲冷酷的姿态轻描淡写的评判抑郁症患者得了假文学的病,自找“作死”,他们一次又一次把抑郁症患者逼向痛苦的深渊。于是乎,林奕含在最美好的年华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我相信在那一刻,她是轻松的,她再也不用听到周遭的人对她的冷嘲热讽的批判,再也不用为了与过去和解,拼命与体内的另一个自己作斗争了。

万物明朗,但生活有时它真的并不可爱,这并非我们情绪低落的错,只是我们的声波刚好处在了某个低频率的频道,暂时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那又何妨呢,停下脚步,整理下自己的思绪,望望你身边可爱的人儿,你无需感到压力,毫无保留向他们倾诉你的脆弱,他们不会像无知的蚁人那样嘲笑你,只会用行动让你感受到世界并没有那么差,人间挺值得。

谨以此文献给我身边那些可爱的人儿。

生而为人,无需抱歉。

相关文章

  • 生而为人 无需抱歉

    关于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以下简称《松子》),最先接触到的是片中插曲。初听时,只是觉得钢琴版的纯音乐特别好听...

  • 生而为人,无需抱歉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看完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是不想再触碰的。 主人公松子,有着姣好的颜值和身材,...

  • 生而为人 无需抱歉

    现在,我感觉很多青年人都很害怕。 我的一个学姐说她考研不敢抱211一类的学校,她怕自己考不上。 我们只是读的一个一...

  • 生而为人,无需抱歉

    不知从何时起,大众便喜欢追随“向上”的文化,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了我们必备的生活准则,有的人甚至会在社交平台上...

  • 空洞的世界开出了黑色的花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生而为人,我很抱...

  • 《人间失格》——生而为人,无需抱歉

    书的封面上印着——“死”过最多次的作家、“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见惯了执着于生的,执着于死的倒是少见,同时心里也...

  • 生而为人,有局限,可无需抱歉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本是出自日本内寿太郎的作品《遗书》,而自从被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引用后,一下火...

  • 《何以为家》-- 生而为人,无需抱歉

    母亲节,带5岁半的大儿子一起看了最近大热的电影《何以为家》,观影的初衷很低俗,一是仅仅因为这部电影网上评分很高,想...

  • 松子||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文/兰妮妮 生而为人,很抱歉! By 松子 生而为人很抱歉,得经历多少...

  • 心形的云诶

    生而为人,抱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而为人,无需抱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vu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