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本是出自日本内寿太郎的作品《遗书》,而自从被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引用后,一下火爆全网,直到如今还能时常看到这样的感叹。
那到底抱歉的是什么呢?这里是指对生命的存在本身抱歉,也就是说,我活着本身就在给人添麻烦。
我不由得想,会是怎样的经历造就了这样的认知观念呢?
对自己根本存在的否定,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低自尊的表现。正常来说,我们如果童年时期得到了足够的爱与关怀,会自然而然地觉得我们是值得被爱的,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
但如果我们始终没能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长期被忽略,被冷落,甚至被霸凌,而又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与排解,那我们就可能会把自己对外界的愤怒转为对自己的怀疑,也就是:“别人对我不好,一定是我哪里做的不对吧“
而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多,这样的情绪越来越强烈,最后就会演变成对自己存在价值的缺失:或许,我这个人本身就不该存在吧。
那到底该如何改变这种想法呢?电影《心灵捕手》中的男主角便是早年失爱,使他对自己的天赋不敢施展,遇到真爱便觉得自己不配。直到最后他的心灵导师要他一遍遍回溯过去惨痛的经历,然后问他“这是你的错吗?”
“这是你的错吗?”
“这是你的错吗?”
直到最后男主角泪流满面,终于醒悟,接受了自己生而为人的局限,也明白了自己所有的伤痕都无需抱歉。
所以,我们要明白,我们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早年经历,但却可以从中解脱,在无数的自我否定中沉淀下来,好好问问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错,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若能如此,便能从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困境中解脱,真正理解存在和价值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