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叶陌
在动笔写韩愈系列故事之追忆前,我忽然想起郑愁先生的一首诗《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深切感受到我与韩愈先生的相逢恨晚,错过了足足1200年。倘若我能梦回大唐,必定穿越至公元819年,来到袁州,愿与你相遇,昌黎先生。欣赏一个人,始于他的文学才华,再是他的政治作为。我对韩愈先生最初、最深刻的印象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每一个语文老师要给你介绍韩愈,必得反反复复强调他在文学神坛的地位。小时候我甚为不解,为什么韩愈先生可以列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仅仅是因为他出生的时代更早吗?事实上,即使他生于唐末,他的文学贡献也是巨大的,他可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而且论散文功底,韩愈先生的文学水平不比柳宗元、苏氏三父子、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这其他七位大家要逊色。
来到袁山之巅,站在昌黎阁前,望着青翠挺拔的树木,乘着丝丝凉风,竟也忍不住感伤起来了吗?兴许是恰逢清明,更增添这悲凉的气氛罢了。我在袁山公园走过的每一个印记,处处不也是留下袁州人民对韩愈的深切怀念之情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一千多年来宜春郡和袁州府的历朝历代官员们将韩愈视为一面明镜,以他为楷模,一心只为治理好袁州区,发展韩愈未竟的事业。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明朝有个叫徐琏的人这里停下来了,他正在写一篇文章《仰韩堂记》,嘴里喃喃道:“验诸用而揆诸体,究其言而践其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