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旧忆里的昌黎阁 - 草稿

旧忆里的昌黎阁 - 草稿

作者: 汐缘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23:51 被阅读0次

文/七叶陌

在动笔写韩愈系列故事之追忆前,我忽然想起郑愁先生的一首诗《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深切感受到我与韩愈先生的相逢恨晚,错过了足足1200年。倘若我能梦回大唐,必定穿越至公元819年,来到袁州,愿与你相遇,昌黎先生。欣赏一个人,始于他的文学才华,再是他的政治作为。我对韩愈先生最初、最深刻的印象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每一个语文老师要给你介绍韩愈,必得反反复复强调他在文学神坛的地位。小时候我甚为不解,为什么韩愈先生可以列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仅仅是因为他出生的时代更早吗?事实上,即使他生于唐末,他的文学贡献也是巨大的,他可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而且论散文功底,韩愈先生的文学水平不比柳宗元、苏氏三父子、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这其他七位大家要逊色。

来到袁山之巅,站在昌黎阁前,望着青翠挺拔的树木,乘着丝丝凉风,竟也忍不住感伤起来了吗?兴许是恰逢清明,更增添这悲凉的气氛罢了。我在袁山公园走过的每一个印记,处处不也是留下袁州人民对韩愈的深切怀念之情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一千多年来宜春郡和袁州府的历朝历代官员们将韩愈视为一面明镜,以他为楷模,一心只为治理好袁州区,发展韩愈未竟的事业。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明朝有个叫徐琏的人这里停下来了,他正在写一篇文章《仰韩堂记》,嘴里喃喃道:“验诸用而揆诸体,究其言而践其行。“

相关文章

  • 旧忆里的昌黎阁 - 草稿

    文/七叶陌 在动笔写韩愈系列故事之追忆前,我忽然想起郑愁先生的一首诗《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

  • 旧忆里的昌黎阁 (大纲)

    追忆韩愈 1.仰韩堂 2.韩公祠 3.昌黎书院 4.求雨台 这四个地点是追忆韩愈的典型代表建筑,而我想从韩公祠这个...

  • 宜春初记(新韵)

    久违阳光驱阴冷,千里驰骋向宜春。 昌黎阁上登高望,落日红霞雾霭沉。

  • 古风《登昌黎阁》

    日高炎气热,寻幽向山中。 屈卧鹰饮石,直眺白塔峰。 晴光随叶转,晚暮映江红。 千家穷入眼,安不籍高空。 四月十八日作

  • 听见昌黎阁的絮语

    文/七叶陌 在动笔写韩愈系列故事之追忆前,我忽然想起郑愁先生的一首诗《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

  • 每日一词丨杏花疏影里

    No. 11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

  • 不是所有的阴沟都能抬头,但总有人前行。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

  • 长沟流月去无声——再读高中时代喜欢的一阙宋词(一)

    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

  • 唐宋词5/30首《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代: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

  • 每日点滴文化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旧忆里的昌黎阁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vv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