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北京时间晚上7点,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说,想知道今年村上春树怎么样。结果收到一片回复,答案统一而坚定,继续陪跑。他从2009年跑到现在,依然是陪客,大家都习惯了,希望他继续下去。
我没怎么读过他的书,原因是不喜欢日本,更不喜欢日本文学。但在文学奖揭晓的那一刻,我惊呆了。美国的?民谣歌手?什么情况?文学奖扩张了?还是我从没理解对过这个奖项?说好的文学呢?
时间关系,所有的报道,都只有他的名字,最多有一些他唱歌的履历和特点。
先让我缓缓。
鲍勃·迪伦(Bob Dylan),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的确是美国教父级音乐人,同时是演员、导演、作曲家、词作家、剪辑师。很多人对他做过崇高的评价,但我从来不知。在当当网上搜了一下,只有他一本书,名为《编年史》。虽说奖项都是人为的选择,未必能说明什么,但这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
他的授奖词是:“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再看一下诺贝尔奖: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建立了“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这样对比下来,人家完全没有出格,可是文学的界限难道在表达上?
于是,我查了一下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好吧,你赢了。可是,我怎么也无法理解,音乐可以归到文学领域,它不是艺术领域的吗?
我也是醉了。
看来我还是得好好复习,争取考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再不要总有一种智力受挫的感觉。
最近在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到了安娜怀孕,弗朗斯基赛马出意外,她向丈夫坦白自己爱上了弗朗斯基。他丈夫是一个非常呆板,永远在强调社会形象和社会舆论,始终在保全自己的面子。
就像我最近追《麻雀》一样,把它当做爱情片看,是挺有意思的。因为谍战部分很滑稽,一个特工总部,包括日本大将军,每天什么都不做,就抓潜伏在他们内部的卧底,而且始终没抓到。看他们审所谓的内鬼,我会忍不住笑。所谓正派、反派,不过是立场,也是给自己的局和套上的枷锁。
人的一生,就是在自己设的局里来来回回,努力去寻找一点意义。其实,所有的事件和过程,都似乎是一场自我选择的闹剧。特工总部内部是,安娜的丈夫也是,先把自己套住,然后再想办法解开。
是不是有点意思?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这么玩的。
诺贝尔文学奖虽是万众瞩目的大奖,但说到底,它也是由人设定的,评选人有自己的逻辑,却未必是我们能接受和懂得的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