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猫
它的肚皮是白色的,身上生着黑灰相间的老虎一样的条纹。
它是纯种的中华花猫。
它非常聪明,也很好养活,有个名字叫“咪咪”。
它什么饭都吃,从不挑食。很快就从一只小猫咪长成了一只老猫咪。
它丢过几次,都自己回来了。
它比人聪明,能听懂一句人话:咪咪;而人没它聪明,一句猫话也听不懂。
变成老猫,它就不再恋家,常翻墙而去,跳墙而归。
不恋家,却常常会在饭点回来吃大家投喂的食物。或者夜深人静时回来抓老鼠。
由于院里人都爱骂它,它每次回来都会避开他们,径直找我。
他们骂它,是因为它未经同意吃过他们的肉,白菜,烤红薯,还不时追打它,它总像汤姆猫一样一溜烟逃跑。
挨骂次数多了,它回家次数就少了。
回来也是畏畏缩缩的,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
我没有骂过它,它是不怕我的。
我知道它爱吃白菜,就摘几片白菜叶盖在那颗白菜上,于是它吃别人家的白菜总是用吃过老鼠的嘴乱啃一气。吃我家的白菜却只是轻轻叼走最上面一片叶子,跳在地上慢慢吃。
它曾叼走过我刚买回来的一块生肉吃掉,被婆婆发现了线索,婆婆向我讲述“破案”过程时,它藏在婆婆身后,像个犯了错的小孩儿,只从婆婆腿后面探出一个脑袋看我,而且做好逃跑的姿势,还知道随着婆婆的动作姿势挪动自己的隐藏位置。完全不知道给它安全感的婆婆正在揭露它的“老底儿”。
我没有骂它,因为我若骂它,等于失去我在别人追打它时,我为它求情的话语权。
我觉得它功大于过,它的到来,使家中没有了老鼠,而老鼠才是家里最可恶的东西。
老鼠每天半夜吵得人睡不着,长得恶心还邋遢,什么都破坏,为了吃一口面,咬破面袋钻进去又拉屎又撒尿;不能吃的东西也见什么咬什么,被子、衣物、桌子、证件、书籍……没有猫咪,所有东西都会保不住。
猫咪长得那么可爱,声音那么好听,样子那么讨人喜欢,最重要的一条是它还会抓老鼠……
它知礼、识人、干净,集颜值、才华、武力于一身,愿意屈就于全院人的屋檐下,应该是我们的荣幸才对。
我喜欢它,它也知道我是安全的,它常常找我,我吃东西时,它会站起来,一爪搭在我膝头,一爪指指吃的,喵呜一声,像是奶声奶气地说:“喂我,喂我。”结果有一次被我屋里那位“狮吼”了一声,它顿时大惊失色,落荒而逃,从此就很少出现在我家餐桌旁了,只是在我切肉时默默跟在我身后,或者站立起来,看看肉板,看看我,用爪子指指肉,喵呜一声,我将肉投给它,它立即扑过去叼走,藏在一个角落里慢慢吃。
有一回,它闯了大祸,把婆婆家的鸭子揪了一块儿,大家把它抓起来装在袋子里,商量着怎样把它扔掉,我不同意,我觉得老鼠的危害更严重,扔掉它,等于养鼠患。
虽然只有我一个人想留下它,最后,它还是留下来了。
但受此惊吓后,它在家的时候更少了。
在外面,它结识了许多猫伙伴。在外面空地上、在烂尾楼里、在废弃别墅中,常常传来群猫“开会”、“打油”、“接龙”、“大合唱”的声音,有时还半夜集合开会。
我常常在路上看见它,不是向群猫奔赴,就是混在群猫队伍中,怎么叫它也不肯回。
为它庆幸,因为它发现了一个更舒适的圈子,它们在一起才平等,才有共同语言,才有尊严。
它混牛了,也变膨胀了,开始我见到它,它还跟我打招呼,后来,它就懒得理我了,摆出一副淡漠的姿态,像一个得道的高深莫测的老油条。
再后来,我就再也没见过它。
据说,常跟它在一起趴在我家厨房灶台上过夜的那只白猫有一天跑回家死了。而它,也再没有回过家,也不曾出现在路上。
那只白猫很聪明,总是和我家猫咪在一起,它常常来我家寻找花猫,它是花猫的朋友,对院里的情况也很了解,它总是跳墙而入,径直来我家找花猫,边呼唤边角角落落探寻,花猫听到呼唤就会急匆匆奔赴而去,双双跳墙,花猫不在,白猫找遍角角落落自己孤另另跳出墙去。邻居家的白猫俨然已经是我家半个猫,我家花猫也是邻居家的常客。
去年夏天,刚放暑假,我经过猫咪常出现的地方时,发现地上扔着一只猫,已经成了扁扁的僵硬的猫皮,脑袋上有三两个洞,四个爪子和尾巴上残留着的猫毛,像是它的……
可以确定,它再也没有了。
(二)
在我遇见猫皮以前,猫已经好几个月都没出现过。
这几个月内,家里又要了两只小猫咪幼崽。
两只小猫是同一窝,都是白底黄斑的,一只斑在背上连成一片,另一只斑在背上分出一个点。不细看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于是,一个我叫它“片儿片儿”,另一只我叫它“点儿点儿”。
我给它们取的名字,它们是听不懂,也不理会的。只有一个名字它们能听懂:咪咪。
两只猫形影不离,一起长大。
稍大后,给了别人一只。由于两只猫从未分开过,分开那一晚,留下的猫一夜不眠地呼叫着,显得很伤感。结果第二天,另一只猫就被送回来了,原来,被领走的猫也呼叫了一晚上,叫得人家睡不着。
两只猫又回到一起,夜里终于安静了。
它们团成圆的,靠在一起睡着的样子,像两个圆圆的烧饼。
片片吃坏肚子生了一次病,不吃不喝自己恢复好了。
不久,点点又病了,曾经圆圆的身体变成一把小骨头,不吃不喝也不动,把脑袋偎在片片背颈处,像个“碰瓷”的老太太,片片却一动不动托着它,知道它生病了,一刻也不离开。两只猫就这样一直呆着,仿佛可以一直这样呆到天荒地老。
都以为点点活不成了,没想到我喂了它两次消食片研成的粉末,它就奇迹般康复了。
猫有九条命,是真的。
两只猫像两个漂亮柔弱的小女孩儿,每天形影不离,也偶尔打闹。
看见它们扭扭摆摆走进家里的样子,我想起《猫和老鼠》中龌龊勾当公司那两只猫刚走进汤姆家那个片段,于是给了它们一个职位:龌龊勾当公司经理。它们一进门,二宝就说:“龌龊勾当公司经理来了……”一出门,二宝就说:“龌龊勾当公司经理走了……”
最后,两只猫还是分开了。
河南老家来的亲人家的小孩儿看上了点点。
小孩儿对点点爱不释手,他和二宝差不多大,且是一个“程”字掰不开的兄弟,他那么爱点点,点点跟他去了河南一定会享福的。而他得到点点后也特别高兴,快乐的笑容一直洋溢在脸上,小嘴抿都抿不住,他轻轻捧着卧着点点的纸盒子上了车……
片片留下了。
片片每天角角落落地探寻、焦急地呼唤着点点,常常卧在点点呆过的地方等待,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就以为是点点,急忙冲过去看看,连饭也吃不下去。
它每天望着我呼叫,似乎是求助,我每次出去它都目送,每次回来,它都扑过来看我身后,然后充满期望的眼神黯淡下去。
渐渐地,片片不再焦急地呼叫,可能是已经接受现实了罢!
只是它的食欲仍然不好,喂的饭一直不见它好好吃。
人尚且如此,何况是猫?
(三)
一天夜里,婆婆告诉我片片找不到了,每天片片都要按时回家钻进窝里睡觉的,那天婆婆见它不在,叫了它好久也没叫到它,走出院子,外面空地上空荡荡的,叫了好久,连根猫毛也没有。
难道它太想点点了,想自己去寻找点点吗?
动物的友谊居然如此深不可测?
它会去哪里寻找呢?它能找到吗?
它只能连自己也丢掉吧!
婆婆指着它的饭,说它已经很久不好好吃饭,都瘦成一把骨头了,真是个傻猫。
婆婆不甘心它会丢,又拿着手电筒满院里寻找,终于发现了片片,只见片片从一个隐秘的地方跳出来,嘴里叼着一只小老鼠。
原来,片片刚刚是在捕捉老鼠,才对人的呼叫置之不理,它被找到时,刚把老鼠这道美食叼在嘴里,它跑回家里床底下去吃,吃完又跑到那个角落里蹲守。
从等老鼠出洞,到抓到老鼠,整个过程它一声不吭,它不想因为应答人的呼叫而暴露自己,一旦被老鼠发现,会影响它的工作成绩。
现在的老鼠不大,大概是大枣那么大。
婆婆发现它会捉老鼠这件事后,很高兴,便不再打扰它,安心地等它。
过了不久,它又捉了一只,叼回家藏在床底下吃,然后一边抹嘴,一边跳回猫窝继续舔爪子。
婆婆看了看它,说它其实不瘦,还变胖了些。
片片长本事了。
它不但会捉老鼠,还敢在小狗面前耀武扬威。许是失去点点以后太孤独无趣了,只能靠近它曾经害怕的小狗,在小狗身上寻找一点儿乐趣。
但小狗孤独惯了,不习惯跟片片玩,片片的靠近总是引起小狗的十二分戒备。
小狗向它呼叫示警,它却双爪齐上,对着小狗一顿调戏,小狗一边愤怒地躲避它一边看人的脸色,小狗既不敢反击,也不想受气的样子令人忍不住想笑。
这情景,又让我想起《猫和老鼠》里猫和狗相处的情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