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这本书读起来很费力。我读得很慢,往往是看一遍,默读一遍,再指读一遍,才能大致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本书不适合一口气读完,应该每天读一点儿,反复咀嚼,内化吸收。当我真正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以后,我真切感受到作者是深入心灵,剖析内心。书里的很多观点刷新了我的认知,需要慢慢读,慢慢消化吸收。
一、教学中的自身认同与完整
我的每一节课都谈不上成功,有时候会非常糟糕,有时候还会起冲突,这是怎么回事?
《教学勇气》一书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教师只有深入认识自己,达到自身完整,才有资格教育学生。
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在此过程中也远离了学生,而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制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制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好老师形成的联合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这里的心灵是取他它古代的含义,是人类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制生活时,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的地编织伸展。毫不奇怪,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越热爱教学的老师,可能就越伤心!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特别是在那些要求超过本人所能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制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二、教师内心的恐惧
很多人不喜欢做教师,不仅因为这个职业的特点,还因为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网络成瘾,不爱学习,教育现代的孩子不容易。很多时候,老师不愿意走进教室,面对学生。内心的恐惧与日俱增,工作变成了痛苦,生活在煎熬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只有直面恐惧,诊断并思考形成学生这些状况的原因,多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需要,少推卸我们对学生困境的责任,则更有可能带来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教师内心存在恐惧,学生内心也存在恐惧。面对学生的恐惧,如果还想教好书的话,我们需要毫无含糊地分辨这些恐惧究竟是什么。我们开始理解学生的恐惧时,我们的教学就会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起来。
师生消除恐惧的一种最好的方式,解读我们自己的恐惧及学生的恐惧,教师对学生亲切款待,在课堂上提供不断与学生相遇的机会,为学生的创造力服务。
三、教与学的悖论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存在两面性,如果我们分离地看待,就会看到一个支离破碎的现实世界,摧毁了生活的完整与奇妙。所以,我们要全面地看待事物,不要分离地认识世界。比如:我的教学来自自身认同,而不是教学技术,但是如果允许我的自身认同指引我完成一个完整的技巧,技巧能够帮助我更充分地表达我的自身认同;教学总是发生在个人和公众交汇的地方,而且,如果我想要搞好教学,我必须学会站在队里是我的交汇点;智力工作伴随感情同时存在,所以,如果希望开启学生的思想,我们必须同时开启他们的情感。
在这些真实的被动关系中,没有一样可以用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方式进行教学。一个人是健康的、完整的,他的头脑和心灵就是一个整体,而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分离的,在教学中尊重这种对立的统一可能促使我们更完整。
四、共同体
平时的课堂,教师总是霸占整个空间,滔滔不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有这样进行传授,认为是对学生负责,殊不知,这样线性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采用以主体为中心的共同体形式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什么是教学共同体?
探讨那种教与学所需要的、能帮助更新和体现真正教育之本的促进关联的共同体。
利用共同体进行学习,我一定把课程设计成这样:让学生全神贯注于互动中而非填鸭,克服总想把信息放给学生的倾向,让他们直接面对主体、彼此和自己;我一定给学生阅读一些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但要留出学生可自己思考的空间,又因基本教材往往有这个优点,我一定熟读所教领域的文献;我一定要创设一些让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的练习,以及证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多少内容的作业;我一定要建立一个允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同时也有时间掌握计划中必须学会的事实的。
让我们心怀希望,投入教学中去,真正获得师道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