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我一直打算要开始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书,然而真正翻开这本书,才觉得很难进入到她的精神世界去。
就一句话,一个场景,几个章节都放不完。就比如说到灯塔去,是拉姆齐夫妇最小的儿子,詹姆斯的的愿望。
拉姆齐夫人极力温柔地维护着儿子的这个梦想,她欣赏着儿子的一切,想象着儿子的未来从事伟大的事业。而拉姆齐先生则刻板尖锐得像把刀,他毫不留情地熄灭他们的愿望,指出明天没有好天气,灯塔之行是不能成真的!
这是伍尔夫最具自传色彩的小说,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如同小说中的一样,是英国的文学家,学者兼评论家。
小说以拉姆齐教授一家,夫妇二人和八个子女,和一些朋友,追随者在海滨度假生活的一个片段,以及后面补齐的一些镜头和回忆。
小说篇幅中最多的就是没有头也没有尾的社交闲谈,没有什么惊人事件,也没有太多活动。
而且经常以拉齐姆夫人的回忆引出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的镜头。用小说中不止一次出现的譬喻来形容:很像坐在一列疾驶的火车中的人向窗外看去时的感觉。
他看见人群、景物在窗外闪过,目光刹那间停留在某次,似乎感到看见了什么,但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这就是伍尔夫心中的生活和现实。我深感这是一本不容易看的小说。特别是我这样对生活本身就没有什么耐心的人。
如果说唯一有什么理由,那就是还有一点点好奇心,想看看精神崩溃又一直努力重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终还是自杀的伍尔夫的作品,看看她一手挡住命运的袭击,一手记下的自己的东西。
虽说伍尔夫出生名门,但显然她又是被命运抛弃的不幸者。她的父母结婚前各自有一段婚姻。并且也的生育,带着自己的孩子,然后组成家庭又生育了4个孩子,其中就包括伍尔夫。
这个9口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伍尔夫还受到了她同母异父的俩个哥哥的性侵犯,以至于她又严重的抑郁症。还有幻听和精神错乱。
弗吉尼亚不幸的生活经历,使她如含羞草一般敏感,又如玻璃般的易碎,她是优雅的,又是神经质的,一生都在优雅和疯癫之间游走。有人这样描述弗吉尼亚,准确地把握住她的精神气质:“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狱之火。”
虽说伦纳德在身边无微不至的照料,带给弗吉尼亚极大的鼓励和感动,“要不是为了他的缘故,我早开枪自杀了。”但还是没有逃脱精神疾病的困扰,最终还是投河自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