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假期和老朋友小戴聚会,聊天中才知道,从不追星的她,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变成了一个追星girl,还是脑残粉的那种。为了爱豆,小戴把自己逼成了一个随时在线为其买代言、安利、打榜的girl。
聊天的一两个小时里,边和我聊天,边安利起了她的爱豆,还用手机为爱豆打榜,忙得不亦乐乎。
看着眼前的她忙忙碌碌,我实在搞不懂已经三十的她为何如此突然沉迷于此。
我问她:上班期间你也是这样吗?可以为了爱豆把工作放下,随时随地拿起手机来打榜?
她的回答震惊于我:对呀。最近几个月是这样的。入了饭圈深似海,没有什么值得我放弃。验证了周杰伦那句歌词:你什么都没有,却还为我的梦加油。
聊起工作来,小戴一脸不愿意不情愿不开心。说最近工作因为爱豆犯错了好几次还老加班,快烦死了。
聊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想趁机教育小戴一番,追星固然重要,但工作和生活也同样重要啊。
一个问题,呼之欲出。对于小戴,如何来平衡工作和追星的这两件事情?
放弃追星?不可能,不要说现在她还处于爱豆是我的一切这个状态,放弃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放弃工作?更加不可能?不工作怎么为爱豆的梦加油?
帮她分析时,就想起最近在看的崔律的书《精力时间-双重管理研习手册》中提到的“随时在线”的危害。
对脑力工作者来说,随时在线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1:从时间上来看,随时在线所需的时间远远超过各任务单独完成的时间之和。
2:大脑是可塑的,长期的随时在线会改变大脑结构。
3:随时在线让我们一直处于被动应激模式,皮质醇的分泌,让身体持续处在压力和焦虑之中。长期下去损伤身体,会带来慢性高血压等疾病。
来看看小戴的随时在线,首先边工作边追星,延长了工作时间,导致经常加班甚至还会出错;其次因为经常收到爱豆相关的信息,就会下意识的立刻点击查看,导致专注力下降;最后有时熬夜补档、熬夜打榜,扰乱了作息时间,不说对身体不好,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时间、大脑、身体三重弊端是随时在线所带来的的。大家都认为1+1+1=3呀,但其实真正的结果是1+1+1<3。
03
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是否忙碌和产出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为在他们看来,看重的是成果,也是效能。
那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人们如此热衷于随时在线呢?
原因一:外部要求。比如,有的公司要求员工必须保持在线,必须在X小时内回复客户邮件。
原因二:大脑奖励。每当完成一件小任务,例如回复了一封电子邮件或者检查了一下微信的更新,大脑都会送出一份多巴胺奖励。
原因三:自我欺骗。我们让自己不停处理那些简单容易的即时信息,以此便有“合理”借口拖延处理更复杂的事。这让我们觉得心安,甚至自我感觉良好:“我真能干。”
原因四:意识误区。人们潜意识里还以为“忙碌=高效”。
看似简单的四个原因,但其实也恰好能说明小戴所处的问题,经过对小戴追星的分析,原因一和原因二是目前她最大的问题。
她没想到只是点击一条爱豆的新消息就会诱惑她持续不断的追求这种感觉,甚至到了上瘾的地步;也完全没想到这是自我欺骗的一种方式,工作任务太难,还是看爱豆心情好,给爱豆打榜心情愉快。
处理简单容易的事情会让我们一直都处于心安的状态。会想:我都没离开工位,我也一直在忙啊。甚至会因为工作难,而刻意的希望这样的任务越来越多。但其实这样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自我欺骗而已。
04
那针对于这种情况,如何能摒弃这种随时在线的状态呢?
离线本质上也是一种推迟处理。
第一步:每天抽出1~2段固定的时间离线,例如,在上午和下午各离线1小时,屏蔽即时信息的干扰,做需要高注意力的任务。
第二步:当适应离线时间之后,大家会发现原来没有即时信息干扰的时间是多么美好。这是,可以尝试延长利息按时间。例如,从1小时延长至2小时。
第三步:当大家能熟练地驾驭离线时间后,可以把离线时间从“例外”变成“常态”。
最后:可以把离线时间从工作扩大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书中提到的方法循序渐进,适用于每一个人。可以从开始的每天一个小时完全离线状态,到把离线时间扩大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和小戴聊天的期间,为了能帮助她重回到那个正常的工作生活娱乐一起抓的girl,听了她一个多小时的安利;后面帮她分析完之后,她也深刻认识到目前她的追星状态严重影响到她的工作和生活。
追星并不可怕,但如何正确追星才是你的爱豆最希望粉丝去做的。每天能够专心的花一两个小时来追星,其他的时间该努力工作就努力工作,该好好吃饭就好好吃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