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恕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释文】 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师不必花多大力气,收获却很大,学生又会把学习成就归功于教师的教学得法。不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师尽管花很大气力,收效却甚微,学生又会埋怨恕教师教学不得法。善于发问的教师,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砍那容易砍的部分,后砍那关节的部分,经过相当时间,关节自会迎刃而解。不善于发问的恰恰相反。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教师,如同撞钟一样,敲得轻些,钟的声音就小,敲得重些,钟的声音就大,并且需要从容等待,等到钟声的余音完全消失为止。也就是说,解决问题要根据问题难度来确定解答的深度和力度。对待较为简单的问题,不需要用大的气力;对于复杂问题,则需要认真全力对待,并且要留有充分回味消化问题的时间。不善于解答问题的人, 也恰好与此相反。这些都是深入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打卡任务:
(1)最喜欢内容: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说说喜欢的理由:这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2) 本节内容都能理解。
(3)阅读思考、笃行落实: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这个比喻挺恰当。“善学、善问”“善待问”都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大智慧,尤其是课堂的提问环节,如何把握更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提问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需要我们的有效引领。在《教学勇气》中帕尔默说:“但我们忍受不了通往更高境界的磨难时,我们就不能在最深的层次教导我们的学生。我们把握对立的张力,把探究的大门敞开,吸引学生进入一个我们能共同学习的领域。里尔克用这个忠告回应:要耐心的对待心里所有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尝试去喜爱这些问题本身。不要急于得到答案,因为你也没有经历过,所以不能给答案。关键在于去体验一切,现在就去体验问题,渐渐的不知不觉的体验一些日子以后,答案就会出现。”帕尔默说的十分有道理,一个是我们在课前要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精准设计提问内容,一个是不要急于把答“案抛出来”学会启发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小组讨论、独立思考、课堂展示等形式亲自体验把答案想出来,知识更容易掌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