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开始,书香澜梦专题群里好一阵热闹,群主在号召大家在小岛打卡,立下24年的flag。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名言,我早已滚瓜烂熟,不过我一向不善于制定计划,所有的计划。从读书时期开始,我就不擅长做计划,有的同学制定计划,每天要刷题多少,默写英文多少。我则是什么计划都没有,完全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参加工作后,我也还是老样子,做工作也没什么计划,只是后来被强迫着执行计划,那会儿生产科可是制定计划的高手。从年初开始,生产计划精确到每个月,每个月开始又把生产计划分摊到每一天,每一天又把生产计划分摊到每个生产班,从而来保证全年生产计划完成。由此看来,计划的作用还真不小。
基础文写作小群里又看到六一行大哥制定的24年计划,彻底让我震惊。读书几十本,听书三百本,长篇三十万字,短篇十万字,随笔其他十万字。按这么算下来,读书不说,只是写就是五十万字以上,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计划。对比之下,我反倒显得有点担心自己24年计划的制定。
我本来还是不想制定什么计划,还是抱着随心所欲的态度,读到什么算什么,写到多少算多少。只想制定一个最基本的计划,就是每天保持日更,每天千字以上,照样写日记。晚上在家刷视频时,一条视频改变了我的看法。
短视频是著名编剧刘彦武先生讲的一条短视频,只有三分多钟,讲解关于究竟到什么程度才算把一本书渎透了。我原以为渎透一本书,无非不过是背得滚瓜烂熟,甚至倒背如流。刘先生直接说背熟一本书距离渎透一本书,还差很远。真正渎透一本书,需要动笔去仿写,模仿结构,模仿情节设计,他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进行讲解了一番,他最开始学写作,几乎是照着人家的作品写,有些段落写不出来,甚至于是直接抄写。写完之后,直接对比分析优缺点,把人家写的方法,处理技巧都掌握了,才能勉强叫做渎透一本书。刘先生又结合书法练习,来强调模仿的重要性,模仿着模仿着,什么时候写出自己了,什么时候,才算学有所成。
结合刘彦武先生的讲解,我认真剖析了下,决定在24年立下一个写作计划,不能再像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窜。
读书方面,继续精读刘震云和路遥。刘震云的作品里,又以《我叫刘跃进》为主,要自己提炼下大纲,形成读书笔记,全书的结构,每个章节的结构,开篇结尾,好好琢磨下。路遥先生的作品,计划主要精读《人生》,原因没有别的,篇幅不算太长,又极具路遥先生的特色,特别喜欢里面的写景,能够把写景与写事结合起来,看里面的下雨不是单纯的下雨,而路遥先生写景时,好像又没有强调景里面的人,读来却又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感觉,真正达到了无我之境的地步。其他读的方面,还是那几本吧,不宜太泛。培养语感,读一下《聊斋志异》,扩大下知识面,多一些其他方面收获,多读一点毕飞宇的几部作品,尤其是《青衣》。偶尔再翻翻《红楼梦》和《水浒传》,《射雕英雄传》又读了一遍,计划再看一遍《笑傲江湖》。
写作方面很简单了,其实也不简单。说简单,无非还是每天写,写日记,把一件事讲清楚。不简单的是,24年准备加入仿写计划,重点仿写《我叫刘跃进》和《人生》,就以每周的基础作文作为仿写文章。
24年已经过去大半个月,现在立计划也不算晚,关键在执行,关键在仿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