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方女性一直是含蓄、娇羞的代名词,关于女子内衣的话题更是讳莫如深。在古代,只有自己的夫君才能见到自己的贴身衣物,小小的一件内衣因此也神秘起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中国历朝历代女性内衣的进化史吧。
1、秦汉时期
汉代内衣的款式,有多种形制,人们对衣饰的追求已经开始趋向精美。这时女性的内衣比较常用的有“帕腹”、“抱腹”和“心衣”。这时的内衣有繁简之别,简单的只是横裹在腹部的一块布帕,因称“帕腹”。

2、魏晋时期
《广韵·末韵》中有这样的记载:“袜,袜肚”,这是对魏晋女性内衣的描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内衣 “裲裆”传入中原,后被汉族女性接受。“裲裆”也就是“两当”,顾名思义,有前后两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

3、唐朝
唐代女性以胖为美,这便决定了唐朝的胖美人们不能像前朝一样穿吊带的“心衣”。于是,唐代女人便发明出无带的内衣,称为“袔子”。以前的内衣都缀有带子,而唐代“袔子”是一种无肩带、侧开合内衣形式。

4、宋代
宋代,大片土地沦为女真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
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习惯。宋女子日常服饰: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绫、绢等。宋代的“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

5、元朝
“合欢襟”,这个名字极好听,又透漏着些许闺房私密的秘密。 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很像现代的抹胸裙。

6、明朝
“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在明代女子们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7、清朝
“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肚兜只有前片,后背袒露。
肚兜上有各类精美刺绣,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

8、民国
到了中国近代,即民国初年,女性开始注重身体曲线的变化,这时对胸部的约束力就来自内衣了,于是便产生了形制较窄的“小马甲”。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存思ponder
添加我的个人微信:june16969
一起来读书、写字,感受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