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从简历到群面,跌跌撞撞杀到HR面前,
但HR的灵魂一问:“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往往让我们煎熬如热锅上的蚂蚁。
真的,别问职业规划,问就是不知道。
这,是80%的应届毕业生面试的真实写照。
所以,求职时一定要做职业规划。
1、避免了“临时抱佛脚”的求职尴尬
调查显示,87.18%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大学生认为,规划不明确对找工作有影响,其中46.15%认为没有提前做准备导致简历单薄,61.54%找工作时才发现选择很迷茫,35.90%找工作时发现自己不具备工作要求的能力。
作为普通大众,我们读大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工作。
大学时候,和我一个寝室其他几个人的简历,都是在校园招聘会的前一天晚上,搜索“如何写简历才能迅速吸引HR”“简历撰写注意事项”等词条,两个小时仓促完成。“
穿上一套学校附近租来的正装,临时准备几句‘让人抓不住重点’的自我介绍,匆匆上场。”我的室友回忆起当时的窘状,忍不住笑着说道,“临近最后几场招聘会,我才知道线上发给HR的简历,格式最好要用PDF格式,而不是WORD。”
综合他们的求职经历和我的经验,不难看出,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不仅能帮助我们提前储备行业和岗位能力,还能在求职时,将那些信息和能力组合,变成竞争优势,提升求职成功率。
2、让未来把握在自己手里
曾经,我是想过考研的,并为此咨询了我的学姐。
但尴尬的是,去询问考研的学姐,她和我说考研的理由;去询问不考研的学姐,她和我说不考研的理由。“自己的未来还是得靠自己。”
但因为一次学生工作任务,在大二时与一位刚毕业的学姐聊了很久,我首次萌生了“为未来做规划”的念头。“听到她在说她的应聘之路,以及她身边同学的去向的时候,我心中也开始有了‘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以后该怎么走’的想法了。”未来两年的就业或考研方向带来的“危机感”,让我觉得“如果没有一个目标及大致规划,那么现在做的努力很有可能都是白忙活”。
经验证明,一份完备的职业规划相当于为自己确立下清晰的职业目标,可以降低临近毕业时 “两眼一蒙、无从下手”的风险,因“无知”而错失心仪岗位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按照职业规划朝契合兴趣的方向去努力,也会提升自己对未来工作的满意度,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自己也能通过完善简历等过程全方位地审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找到一个符合自己喜好和特长的岗位。”
3、不断探索,调整最适合的发展方向
会计,是高考报志愿时,全家人慎重考虑,我也觉得合适自己女孩子身份的专业。
但上了大学后,我对摄影和影视制作后期兴趣更浓厚,为此泡了许多社团和兴趣组,也报了专门的培训班去学习。
之前没想着将来以此为职业,但跟那位学姐聊过之后,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未来之路。
爱好若能转化为职业,比墨守专业对口的规矩有趣得多。一份初具雏形的职业规划,就这样悄然敲定:短视频内容运营。
没有经过职业规划的选择,后悔的概率远比成功要高得多,大学四年是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更是人生非常宝贵的四年,做好职业规划,才能为将来打好基础,事半功倍。
“我们都会经历职业的迷茫期,只要明确地知道自己合适什么,再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好了。”
找工作、找实习,查看更多简历面试择业技巧,搜索【职场动车】公号,回复关键词还能获得简历模板、面经、《求职宝典》等福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