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圆月”情相牵
康永志
我家珍藏着一对特别的取暖烫壶,材质之优良,做工之精致,光彩之夺目,犹如天上落下的两轮闪闪发光的圆月,已温暖了我们30多个腊月寒冬。
早些年,冬季取暖都是用这对烫壶。后来有了电热毯、取暖器、空调,我们在冬天还是喜欢拿出这对烫壶,白天暖暖手,晚上焐焐脚,因为我们与这对烫壶有一段别样的感情。
这对用特殊材料制做的精美烫壶,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也不是别人送的,是我们所在的工厂用生产飞机发动机材料和技术制造的,发给职工冬季防寒取暖的用品。
我和老伴退休前,都在成都四二0厂工作几十年。大家知道,国家规定黄河以南地区冬季是不供暖气的,工厂以前每年冬季都要给职工一点儿“温暖”。六七十年代,冬季,曾发过几块钱烤火费,后来还发过棉鞋、棉手套等。
八十年代初,改革方兴未艾,国企要转轨变型,军工企业开始军转民,军品任务陡减,工厂要“找米下鍋”,于是全力开发民用产品。开始,为解决全厂数万职工家属吃饭问题,工厂把生产军品用的材料做成锅、勺、刀、铲等销售。当时工厂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债台高筑,工资难以发放,那年冬季到来之前,厂里决定冬季取暖费不发现金,用生产飞机发动机零件材料,制做军用不锈钢取暖烫壶,发给每个职工冬季取暖。
制造飞机发动机厂制做家用取暖烫壶,可谓小菜一碟。没用多長时间,上万个取暖烫壶就做好了,很快发到每个职工手中。这个采用可耐上千度高温的不锈钢板材,又采用氩弧焊接的军工技术制造出来的烫壶,加工精密,外观漂亮,人见人爱。有个工人师傅拿到烫壶爱不释手,非常高兴地说:“没想到生产飞机发动机的东西给我们用上了,这么好的材料,一百年也烂不了,可以当传家宝喽!”
在厂宿舍区的大道和楼栋、平房之间,一个个银光闪闪的烫壶,犹如一轮轮洒着银辉的圆月,在职工手上旋转跳动,然后又一个一个跃入每个职工家中,这真是难得的一幅美好画图!然而,我却高兴不起来,心里很不是滋味,默默地感叹:这本该呼啸翱翔在祖国蓝天啊!
当时,我们拿到烫壶后,为防磕碰,还拆几双劳保用棉线手套,精心编织两个烫壶套,几十年了,年年冬季都拿出来用,一直到现在。烫壶保温性极好,晚上灌满开水放到被子里,第二天早上把水倒出来洗脸还很热。有时孙辈尿床,我们就用灌满开水的烫壶把被单熨干。亲戚朋友来家看到烫壶,都赞叹:“上天用的东西就是好啊!”
现在这对烫壶已成稀世珍宝,使用了30多年,依然光亮如初,找不到一絲锈斑;掉到床下几次,也没见到磕碰痕迹;那壶口的垫片至今没有老化,密封性还那么好,一滴水不漏;轻轻敲一下,声音悦耳悠长,十分动听。
30多年过去了,每年寒冷的冬天,两轮洒着银辉的“圆月”都温暖着我们,陪伴着我们。
见到烫壶,就想起国企改革的艰难岁月:在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大潮中,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奋力拼搏的精神,团结一致,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探索前行的动人场面;就想起开发生产出的双燕冰箱名扬祖国大地的自豪;就想起我为企业撰写报告文学《沉沉巨轮破浪行》时,老厂长那壮士断腕的魄力和感人肺腑的话语……
烫壶,蕴藏着我们的难忘记忆;烫壶,牵縈着我们的绵绵情思。
如今,这对烫壶已成为我们家的传家宝,要世代传下去,让子孙后辈了解我们这段奋斗历史,知道前辈热爱航空事业始终如一的赤胆忠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