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的呼唤(四)

作者: 风之舞555 | 来源:发表于2020-10-20 14:00 被阅读0次
风之舞摄影

茅山,不仅是道教圣地,还是神圣的革命根据地。

茅山因山区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望长江,东至武进、常州、江阴、无锡、苏州、昆山、上海,南下浙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12月,日军侵占了茅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938年6月,陈毅、粟裕、张鼎丞率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二支队和先遣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

茅山的爱国道士们,目睹了太多日寇所带来的罪恶,纷纷加入了与新四军一同抗~日的同盟战线。他们协助新四军勘察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利用山上道庙与山洞等为新四军藏被服、藏粮食,掩护伤病员……

道士本倡导"清静无为",可在国家危亡的关头,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心中也有着民族之论,国家之分。所以他们没有选择继续"超凡脱俗",而是选择成为“一手持香、一手持枪”的红色道士,以香渡人,以枪除魔。

正是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茅山抗~日根据地得以建立并不断发展壮大,犹如插入敌人心腹的一把利刃,大大牵制了敌人的重兵,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风之舞摄影

1995年9月1日,为纪念苏南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在茅山北麓的“望母山”顶,矗立起一座“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这座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有着不少讲究。其碑名是由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全高为31.3米,寓意由镇江市31.3万共产党员捐资所建。碑身高28米,寓意新四军第一,二两个支队来自南方八省健儿,碑前有317级宽16米台阶,每组50级共6组,寓意抗战胜利50周年;6组寓意6月,最后17级是17日,寓意6月17日是新四军韦岗处女战胜利的日子。

而最为神奇的是,1997年除夕之夜,茅山脚下一居民在燃放鞭炮时,偶然发现,每当爆竹升空爆炸后,纪念碑上便响起一阵清晰 的"嘀嘀哒,嘀嘀哒……"的军号声。

他抬头向矗立在山岗上的纪念碑望去,碑上并无疑物,碑下也无人影,更奇怪的是他手头的爆竹声一停,军号声即停,爆竹声一响,军号声也随之响起……

从此,“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的消息就这样不胫而走,成为茅山当地的“奇特”景观,吸引了许多建筑学家、声学专家对此奇特现象研究剖析,至今仍未达成共识。

在各路专家尚未破解这一谜底之际,一位新四军小号手的故事却广为流传……

(待续)

风之舞摄影

相关文章

  • 茅山的呼唤(四)

    茅山,不仅是道教圣地,还是神圣的革命根据地。 茅山因山区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望长江,东至武进、常州、江阴、无锡、...

  • 茅山的呼唤(五)

    怀着一种敬仰与崇敬,静静地伫立于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前。 碑前广场两侧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广场中央陈毅、粟裕的雕塑在...

  • 茅山的呼唤(六)

    远远望去,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呈三座山的形状,肃穆庄严地矗立在那里。 纪念馆建筑立面以茅山三山为造型,既表现了茅山三座...

  • 茅山的呼唤(三)

    道可道,非常道。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道教圣地茅山脚下休闲度假,你会不经意间从道家思想中体味出人生智慧。...

  • 茅山的呼唤(七)

    在茅山脚下一片苍翠之中,有一个全新打造的“铁军营”,成为了新时代的一个党性教育基地。 抗战中的新四军以勇猛顽强、英...

  • 茅山的呼唤(一)

    日日穿行于城市钢筋混凝土织成的森林里,难免苦痛与彷徨,小不在意,还会迷失了自己。于是,在一片灯火璀璨之中享受自然山...

  • 茅山的呼唤(二)

    在通往酒店的迎宾路上,有一个大型的圆盘水池,水池里有五只栩栩如生的白鹭或站立水中,或展翅欲飞,十分惹人喜爱。 别小...

  • 2018-09-22 茅山游记

    茅山游记 提起镇江句容茅山,脑海里首先浮现四个字“茅山...

  • 茅山

    茅山派,上清派的别称,因为坐落在茅山,故被人称为茅山派。也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为创始地,南派茅山为今天广东罗浮山...

  • 茅山夜眠咒法

    南传茅山仙法源于道教符箓派茅山法门,在民间称之为茅山仙法大教、茅山仙法、仙法、茅山法、仙教等称谓。起源于二千多年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茅山的呼唤(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kd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