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逗念:我是六月底花了两天的时间一边带着满月的女儿一边读完了这本书,印象里似乎觉得这本书夸夸其谈,没有多少笔记好写的,等五个月后突然发现写不完了,在这五个月经历了很多事情,也认真地去听唐崇荣牧师的《创世纪》,已经听到68集了,这些都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可能需要好几次才能写完了。
本书的3-5章,主题依次是:关系的亲疏、分歧处理、真我与亲密,在我看来,这些看似不同,实际上根本原因是界限不清的问题,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专门写界限的书也很好,等有时间我再找出来详细地写。正如作者所说,理论上,家庭只包括夫妻两个成员,正如圣经上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和,二人成为一体(创世纪2:24)”,夫妻二人组成的家庭称为新生家庭,所以儿女顶多算是家庭的临时成员,而父母却不是家庭成员,父母有父母的家庭,就是这本书探讨的原生家庭。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西方文化中至少在行为上会有父母和子女的分离,比如,父母并不随意替儿女做决定,等子女到了一定年龄,就要离开父母的房子,独自购房或者租房住,而我们的文化更倾向大家族,若有四五世同堂则是非常荣耀的事,比如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宗祠,这些都是大家族文化的代表。
我们耳熟能详的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以前常有人拿前半句忽悠我们说父母健在不可远游,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展,父母在远游也成了必须,所以后半句才被翻出来,说可以远游的,有方就可。百度百科的释义是:“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也可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我想这个释义也代表了大多数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乍一看很有道理,实际上前半句与父母共同生活,要求儿女为父母的担心负责,后半句又要求远游需要“正当明确的目标”,那么这个什么叫作正当?什么又是明确?如果子女想要去远方寻找正当、明确的目标就不可以吗?那么对于子女而言要么依附父母,不要寻找自我的理想和生活;要么陷入一种死循环:有正当明确目标,可以远游,但父母要像放风筝一样手里抓根线必须知道子女在哪儿;没有正当明确目标,如果子女像外出寻找,不可以。这句话无论前半句还是后半句都是站在巨婴式的父母角度看待问题,这样的父母是没有养老金的,必须儿女赡养;这样的父母也行动不便,需要子女照顾起居;这样的父母为了不让自己承担担心的情绪,需要子女陪在身边才行。我们的文化是这样认为的,很多的愚孝被我们当成是孝顺,比如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用今天的眼光看九岁的女孩子性别教育在那里呢?我们也不知道她的父母是否已经老到连自己的被窝都暖不热,更不知道除了人肉暖床,是否没有任何其他的热源火源可用,而三字经却不分青红皂白要求所有子女都向她一样对待父母,这就是我们几千年来刻入骨髓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高企的房价也加剧了原生家庭与新生家庭的矛盾,对于普通人而言很难再有那么大的房子供几代同住,且人们的意识也在改变,有父母不愿晚年生活被子女所累帮带孙子的,有子女的小家庭不愿父母插足的,但无论是父母要独立还是子女要独立,其中都是矛盾和困难重重,因为大家都没有经历过正常的分化,一切都是融合在一起的。以前带孙子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责任,现在则绑架以父母爱子女的道德;以前用愚孝文化绑架子女对父母百依百顺,现在父母则等着子女主动来报恩。究其原因,在历史上,我们的先祖不曾经历过既保有自己的真我,又与子女保有亲密的关系这样美好的场景,所以我们的真我意识逐渐崛起时,通常都是经历了生硬的撕扯、剧烈的矛盾,成为父母与子女之间永远的伤痕。通常我们关注子女在原生家庭中所受的伤害,实际上父母在这样的问题中也是伤痕累累,又被社会文化和道德绑架,不能正常的释放自己的情绪,从而转化为社会可以接受的行为暴力或冷暴力,比如我们常常劝架时秉持“劝和不劝分”、“宁拆十座庙,不拆一门婚”等原则,这样的压力最终导致在家庭中相对弱势的孩子受伤严重,但最近听到唐崇荣牧师讲解挪亚咒诅迦南段落时震动了我,大意说:“你之所以嫌弃你的父母,是因为你的父母比他们的父母更厉害,因为你的父母对你的生养使你有嫌弃他们的资本。父母生养儿女,因此父母对子女有权柄,倘若子女行得不好,神也会听父亲所说的话,允许咒诅成真”,当然这样的话并不是说父母不会错,乃是叫我们知晓父母也是罪人,是和我们一样的罪人。若单依靠自己改变自己以此将自己拉出原生家庭伤害的深坑、恢复和父母的关系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成功也不过是表面的和平或者距离产生美,不过是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或远离伤害而已,人性自私可见一斑。若我们依靠上帝,接纳父母和我们一样都是罪人,耶稣如何爱我这个罪人,我也如何爱父母那样的罪人,那么我才能真正的从原生家庭伤害中得释放,才能自己超越原生家庭的时候或许也可以帮助自己的父母超越他们的原生家庭。越早比父母先意识到原生家庭问题,越是一种特别的恩典,意味着我发现了问题,就有机会解决这个问题,使原生家庭的伤害在我这里终结,不延及我的子女,这意味经历此事,我会变成更好的自己、拥有更丰盛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