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年级数学
【他山之石】——公立学校三年级数学课本研读

【他山之石】——公立学校三年级数学课本研读

作者: 毛茸茸的猫爪 | 来源:发表于2017-07-19 10:06 被阅读0次

sky is the limit.

think out of the box.

在新教育中,浸润了这么久,我们是否可以尝试跳出来一会儿,以不一样的视角,来看看公立学校的教学?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数学

数学·三年级上 公立学校在教什么

下面这幅图,是不是很像我们三年级的测量版块呢? 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会先用自己的身体(掌、臂、步等)作为“尺子”,而不是直接进入到厘米、毫米的概念中。

长度

为什么两套体系有不同? 孩子在九岁时为什么要学测量?仅仅是为了教会孩子用尺子、秤砣吗?还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米与厘米的单位换算? 或者,其中有更大的奥秘?

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幅达芬奇的名作

维特鲁威人 意大利 达芬奇 意大利,威尼斯,学院美术馆藏

“第一个双脚并拢、双臂水平伸出的姿势诠释了素描下面的一句话:“人伸开的手臂的宽度等于他的身高。”另一个叠交在他身后的姿势是将双腿跨开,胳膊举高了一些,表达了更为专业的维特鲁威定律:如果你双腿跨开,使你的高度减少十四分之一,双臂伸出并抬高,直到你的中指的指尖与你头部最高处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你会发现你伸展开的四肢的中心就是你的肚脐,双腿之间会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画中摆出这个姿势的男子被置于一个正方形中,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等于24掌长,而正方形被包围在一个大大的圆圈里,他的肚脐就是圆心。”

关于测量,达芬奇曾说,“完美的人,是衡量宇宙的尺度。”

在孩子九岁的时候,带入测量,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本就藏着宇宙的奥秘。而基于自己身体的测量,就是一把打开宇宙奥秘之门的钥匙。

这把钥匙,会在九岁——这个从伊甸园走出、开始在地球上落地生活的年纪,交到孩子手上,从此,他们开始自己丈量世界。

“宇”,指上下四方;“宙”,指古往今来。“宇宙”正是包围着每一个人的“空间”和“时间”。

对于时间的学习,公立学校的课本直接进入到认识表盘、电子表这些“术”上。

时间

那么,关于时间的“道”是什么?

沙漏,是时间缓缓流过的声音

一炷香,是时间的味道

日晷,是时间一步步走过的足迹

从远古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和孩子们一起去经验。

其中,最重要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做,是按部就班,还是兴致盎然? 老师,是否也可以有一颗如孩子般好奇、充满热情的心,陪伴着孩子,在九岁这对万物充满惊叹的一年,去一点一点探索“宇”“宙”的广袤和深远?

当然,公立学校的课本里也有一些有趣的部分,像下图的估算时间游戏,如果全班一起在课上玩,孩子们估计要乐疯了。

记得Ben爷爷说过,孩子在课上有笑声是很棒的一件事,在他们大笑之后的瞬间,那些知识,会被深深地吸入到他们的身体中。

估算时间

下面这个通过买东西来练习计算的应用题也挺有意思,但如果能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如买水果和点心,而不是买空调扇,或许孩子会更加感同身受吧。

买东西引发的计算题

下图这种对多种计算方式的探索,好像一直都在公立学校的课本中存在着,但实际上有被落实多少呢?

除去公立学校需要应试,时间紧的因素,或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课老师的心魂状态——ta的心是真的对多种可能性敞开的吗? 还是心中总是有一个标准答案在? 对于孩子充满想象力的探索,ta是真的有欣喜的,还是总是不自觉地把孩子往“标准、正确”的方向上拉?

计算

另外,很讶异地看到,在公立学校,三年级上就引入了分数的概念,这会是我们四年级的内容。

为什么是四年级呢? 因为在九岁时,孩子才逐渐开始意识到自我和世界的分离,而过了九岁之后,孩子内在自我和外在世界的和谐关系才真正地被打破,而这种心灵变化在数学上的反应就是分数——被打破的数字。

换言之,三年级的孩子,才刚刚从伊甸园走出,刚刚开始意识到“我”与周围的一切是那么地不同,此时分数的带入,不仅难以让孩子从内心深处去理解这个概念,怕是只会加重孩子心中那隐隐的不安吧。

分数

书中“编者的话”也很值得探讨——数学,就像张益民老师说的,“不是用来欺凌别人的”,也不是用来彰显自己的“聪明”的。数学之美,就如同花儿的绽放、雪山的巍峨、朋友的微笑。。。那样无处不在、那样触手可及。数学,真的与竞争无关,它是每一个人和宇宙、和自己内心深处“道”的对话。无论是教授还是学习数学,或许都应该怀着一颗敬虔的心,每一刻的努力,都是对宇宙法则、对万物之美的赞叹和致敬。

聪明,是我们对孩子数学学习的期许吗?

研读、对比了我们和公立学校体系的数学之后,喵思绪万千:

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教育者,在其中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或许——

教育,应该是开放、包容的。

教育者,应该首先是一个谦卑的学习者——愿意俯下身,拾起满地的珍珠(无论这珍珠,是新教育体系内的,还是看似是新教育体系外的);

其次,应该是一个思维缜密的科学家——大量的研读、清晰的思考、有逻辑的归纳和总结,把各门学科的精髓、各位大师的方法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之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该是一个不落窠臼的创新者——只抓住教育的核心,而不局限于任何一门“教派”,不陷入任何框框条条中,孩子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每一日的教学,也应该是灵动、有活力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喵将上下而求索

感谢每一个和喵一起教研的小伙伴,有你们,这求索之路不会是孤军奋战、固步自封,我们一起,在欢笑与坚定中,往前走。。。

2017.7.19

相关文章

  • 【他山之石】——公立学校三年级数学课本研读

    sky is the limit. think out of the box. 在新教育中,浸润了这么久,我们是否...

  • 中考数学推想

    明天潍坊迎来中考数学,假如我出中考题我会如何考评呢? 一个原则,我会用心研读课标,同时研读课本!并结合数学发展,数...

  • 2022-12-1 保持专注第五阶段

    这个阶段的整体目标: 1、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复习+数学下册的提优训练(数学三年级的课本先停一停,先把三年级计算提前训...

  • 全景数学(他山之石)

    全景式数学教育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宏伟 张宏伟,北京市特级教师,山东省首批齐鲁名师,全国教师绿色教育研究院核心...

  • 出于公心办公事

    研读权还给学生 阅读课本,当我们的教学往往用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的研读,这是“教师多教学生少学”的表现之一...

  • 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数学一上 https://mp.weixin.qq.com/s/-NzLeMV8GvcUcek9_88YEg...

  • 数学电子课本

    https://mp.weixin.qq.com/s/6qsQH1bdLkSmpZh57mIgdw

  • 研读数学教材,培养智慧人才

    研读数学教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数学教材进行详细的解读。 首先,研读数学教材之前得了解...

  • 研读数学教材—发现其中奥妙

    通过学习雷老师的课,我认为研读数学教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在研读数数学教材上,我一般会分成六步进行研读。 一、...

  • 2021-12-19

    听评课感悟 (一)多研读课本和教参,授课过程多向课本靠拢。不管是课堂引入问题,还有课堂授课例题等要深度回归课本。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山之石】——公立学校三年级数学课本研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nk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