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之间——《边城》读后感

作者: 8d3d76b6e376 | 来源:发表于2016-04-14 14:56 被阅读0次

          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青山绿水,美不胜收。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翠翠情窦初开,善良清纯。他们依着绿水,伴着黄狗,守着渡船,向来往船客展示着边城乡民的古道热肠。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是全文的最后一句话。着实是轻盈朴实的结尾,却自然而细微地牵动我我心底的一根弦。正如这本书所营造的水墨故事般淡雅却深深烙印。小舟行在绿水间,白塔和青山呼应歌唱,不远处城镇的幻天热闹分成,俊秀的青年为心爱的姑娘唱歌......行云流水的静谧与安详。每一个场景都好似一副或浓或淡的水墨画,翠翠与祖父带出了一连串淳朴的世道民风。

          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块电影文学剧本的修改内容,十分新颖。在细细的阅读之后,发现作者许多修改之处都写上了“不合”二字,意指这不符合当地的习俗或自然文化等。回忆这本小说,其语言是极其古朴清新的,而强烈的表现力有自然的深入其中,尤其是对于图画的租借与意境的转换,是十分醉人的一种艺术美。为什么他可以写的如此令人感动与回味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是真心爱这个地方,爱湘西风情爱人文风采爱纯朴自然,所以他会用心去细细观赏,用心去写作。沈从文先生生活的深厚基础,当年对“河街”生活细腻的观察,对湘西民俗风情的谙熟。直观与遐想的特色抓住精彩瞬间,才给了人以鲜活的生活场景。小说中的翠翠等人是活在他心中的,他并没有在创作,而是在写他心中的那个地方。如此一来,整个故事便会描绘的十分自然连贯,清新脱俗。

          如此一个存在于水雾之间的结局,“美丽总是令人忧愁”。沈从文先生再给我们展现着一副人与自然相得相融,优美和谐图画的同时,却又流露出一副面对人生悲凉命运的无奈与困意的面孔。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的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烧成桃花色的薄云"、“听着渡口飘来那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薄薄凄凉”、“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矢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作为“水鸭子”的老大却在水中淹死;以歌声蓝翠翠的心飞翔的老二却离家出走;与翠翠朝暮相处、形影不离的爷爷,也在雷鸣夜晚中悄然离世.......这一切的发生,犹如一个有一个巨石压抑着翠翠幼小的心灵。在《边城》结尾,作者想通过二老“也许明天回来”来点燃翠翠心灵的一丝希望。但“这个人也许永远回不来了”又岂不是给她一种无限的困惑,迷茫。一个从小就遭受人生悲惨命运的心灵,本想寻找一处关爱,拯救的归宿,却一直得不到实现。这也岂不成了许多人的写照?

          但这样的结局依旧很美,因为回忆才是永恒。等的滋味,只有心中有期待的人才会体会。等还何时又何时等待,忍受着自己执着的苦味,肆任时光流逝,倔强地不惜失去本应属于自己的美好,只是默默等待那个或浪漫或无言的结局。等到海棠花落,共看日落月升,风起云涌,是不惜等这一遭;等到事与愿违,无奈沧桑已变,物是人非,是可惜荒废着半生,愿她等到的不是无言的悲哀,不是追悔不及的泪水,而是应属于她的那份幸福。

          回想现在的我们,永远是翼希着这种单纯而朴实的情感,却开始害怕自己的付出和得到。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才会更加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的在深夜里为她唱歌,月困扰着自己的情感。《边城》中羞涩而认真的爱意,怎叫人不羡慕呢?不管怎样,勇敢地面对着你所深爱的人,深情地拥吻吧,在痛彻心扉地离去,也好过未曾拥有过而等待一个无言的结局。至少现在的我们正青春。青春是追,敢爱敢恨。

          "如此美的人性,如此淡的意境,如此轻的氛围,如此淳的回味。"

         《边城》,使人相信纯情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墨之间——《边城》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pg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