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现代艺术晚拍”和“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晚间拍卖”于2019年3月31日晚率先举槌,2个半小时,55件艺术精品,9亿港元,这几个关键数字证明,虽然当下经济环境不佳,但是2019年艺术品市场仍然热度不减;只要有吸引人的作品,市场就能给予最热烈的反馈。
东南亚艺术历来估价较低,而随着近几年东南亚的不断发展,艺术品市场也焕发了生机,当晚的“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晚拍”反响明显,这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东南亚艺术一直不缺肯溢价购入的买家。
《荷花(一)》吴冠中1974年作120.5x90.5cm 成交价:1.3077亿港元 《 无题》 赵无极 1958年作114.3x162.6cm 成交价:1.1596亿港元苏富比近几季着力打造“战后亚洲艺术”概念,在本次继续延伸,苏富比现代亚洲艺术部主管张嘉珍指出“今天我们将‘战后艺术’大力度地推出,是希望部分资深藏家可以用宏观的角度来认识、收藏艺术家。同时,因为战后是链接了‘现代’和‘当代’两个板块,所以更多‘当代’藏家也能进入现代板块。”
将东南亚最几年来的表现和苏富比打造的“战后亚洲艺术”相结合,也许我们可以发现些值得关注的高价值艺术洼地--朝鲜艺术。某种程度上说,艺术史的“朝鲜现象”,知名艺术评论家包贵韬在朝鲜艺术品批量涌入中国市场,就已确实存在了。而国际艺术品市场已经通过对朝鲜输出作品的识别(特别是中国市场),隆重接纳了来自朝鲜半岛北方当下形貌的艺术,无论朝鲜当前现状如何,朝鲜艺术国际化、朝鲜艺术家获取国际身份均已势不可挡。
《雪后街景》 金敏久 1969年作 24x12cm正如全球化必然惠及全球所有角落,全球化也必然惠及朝鲜艺术和艺术家们,也就是说朝鲜艺术的国际身份、艺术家的国际身份不来自任何人的赐予,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的彼此共享。虽然前路漫漫,却只须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