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杭州的书友胡江丽给云上读书的小伙伴分享《写给无神论者》这本书,作者以他一贯的在哲学和宗教之间旁征博引,自由进退的优雅笔触,带来一本具有最抚慰人心的,号召大家从宗教中偷点什么东西为己所用的供广大无神论者阅读的作品——《写给无神论者》。
嘉宾推荐
尽力去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不过是许多无神论者的兴趣所在,但是真正的问题不是在于上帝到底存不存在,而是在于一旦假设他不存在,人类将如何自处。《写给无神论者的宗教》主题在于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无信仰者,但是他也能发现宗教是有用的、有趣的并且给人带来安慰的。在这部刺激的完全属于作者首创的并且即将面临着争议的作品中,德波顿认为世俗的人们可以从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道德、艺术和教育等等领域中去学得一些东西。在这本书中,德尽力去淡化和消弥宗教中教条主义的一面,摄取了宗教中能够安慰怀疑论者当下思想的一面,让人们去感受美丽和睿智的东西。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胡江丽总结
《写给无神论者》这本书比起隔绝于生活的教育,宗教反而是极其生活化的。它一开始就接受人类不成熟的一面,自私、嫉妒、怕死、容易受伤、也容易伤人,成人外表下的我们只是一个幼稚的小孩,需要孜孜不倦的引导、督促和告诫。宗教通过日常聚餐、谈话、仪式、漫步、洗浴、唱歌等世俗活动,“身体力行”那些光靠书本无法触及内心的生活观念。而某些宗教故事、绘画和艺术关注罪孽、阴暗的题材,并非是要渲染恐怖,而是提醒我们人性的阴暗面本就是灵魂中的一部分,并以此为我们提供奋力改善的空间。藉此,宗教把人从因盲目乐观与残酷现实的落差间所生的失败和耻辱感中解放出来,并且,个人的失败和耻辱也不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全体人类的。
(点击头像了解加入我们的云上读书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