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转发,作者: 绿阴冉冉原文地址:“拒绝”与“被拒绝”
“本文参与小慢可 | 主题征文第2期(11月),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早上,办公室里一片忙碌。林清正埋头批改作业,“丁零零”,一阵美妙的手机铃声突兀响起。她忙摁下接听键,原来是教务处主任刘娜。
“林清,市里有个比赛,学校想让你报个名。”刘娜不急不缓地说明了来意。
比赛的事怎么会找我这个年纪一大把的?林清诧异了,随口问道:“什么比赛?还有我出场的机会?”
“是这样,市里举行个“三笔字”比赛,你参加粉笔字吧?”刘娜用商量的语气询问道。
“不行,不行!我这年纪一大把了,不合适。”林清二话不说,一口拒绝了。
刘娜徐徐说道:“XX参加毛笔字,XX参加钢笔字,到时候你们就当是一起出去散散心。”
这说得云淡风轻的,真有这么轻松吗?难道比赛不用花时间练一练吗?林清不禁暗自腹诽。
林清是了解的,刘娜提到的这两名老师年龄跟她差不多,而且其中一个再过一个多月就退休了。但她们是学校的书法老师,写字当然是行家,参加也是理所当然的。可她这不上不下的,参加简直是出丑呀!
林清不好意思再以年龄大为理由了,她思前想后,自信心还是严重不足,只好再找借口推辞:“还是年轻的去合适,何况他们评职称也需要成绩,给她们一个机会吧。”
刘娜笑了:“实话告诉你吧。本来是想让XXX去的,但过阵子有个教学能手比赛,到时候再让她去吧。”
林清真不想蹚这“浑水”,咋办?无奈之下,只得帮领导出出主意:“XXX,XXX⋯⋯她们的字比我漂亮多了!”林清说出了一大堆名字,总有合适的吧。
她略微松了口气,心里祈祷着,不要再叫我了。哪知刘娜立即回道:“我们商量过了,大家都说你去最合适。”
林清一脸苦笑:“大家都是道听途说罢了,哪里合适?”
“你不是兼道法课吗?过阵子道法课比赛不会再叫你了。”刘娜也不再继续跟林清纠结“合适不合适”的问题了,换了个话题说服她。
这明显是个幌子——道法课有那么多专职老师,何况年龄摆在那儿,怎可能轮到她出场呢?
林清没辙了,只好一不做二不休,一股脑儿说了出来:“我去了也只是凑个数,浪费了名额。”
刘娜笑着安慰道:“没事,没事,你不要有任何心理压力,众在参与。”
林清实在没招了,又想到刘娜前两年与她搭班,整天为了学校的这些大小事,忙得脚不着地。今天这事刘娜不知事先找了多少人,磨了多少口舌,花了多少时间,也真不容易!
想到这里,林清干脆来个顺水推舟,无奈地答应:“那好吧。”
下午,林清找了去年参加过的同事了解比赛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她竟惊讶地反问:“XX不是报名了吗?”
林清心中一喜,忙打电话联系刘娜:“听说XX想参加?”
“没有呀,你听谁说的?再说报名表已送到局里,不能再更改了!”这句话彻底打消了她心中的所有侥幸。
林清的每个理由,都被林娜四斤拨千斤一一拒绝了。如果刘娜稍微松个口,认同林清的想法,无疑是给她提供了个“登门槛效应”,这样林清也就如愿以偿,不用参加了。那领导也办不了事呀!
没了“登门槛效应”,还能咋办呢?林清叹了口气,只能配合学校的工作担当起这项任务。
事后,好好想想,其实,林清不用和刘娜作任何争辩,也不提任何理由,只管反复地重复自己的意见即可。不断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成功获得“登门槛效应”,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例如,当领导找上门时,林清可以这样坚持自己的意见。
领导:林清,市里有个比赛,学校想让你报个名。
林清:什么比赛?
领导:是这样,市里举行个“三笔字”比赛,你参加粉笔字吧?
林清:不行,我的字不行,出不了场。
领导:我们讨论过,大家都说你去最合适。
林清:不行,我真出不了场。写字漂亮的多了去,你考虑考虑别人吧。
领导:其实,参加这比赛,你也不用有什么压力,就当成去散散心好了。
林清:领导,跟压力没有关系,我是真的拿不出手。
领导:你就支持支持学校的工作吧。
林清:不是我不支持,是真的不行。
在林清一再强调“不行”的情况下,领导已心中有数,林清的态度坚决,多说也没用。这样始终坚持意见,不给领导“登门槛效应”,成功地拒绝了领导的要求,顺理成章地达成自己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沟通的双方都可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恰当地运用“登门槛效应”,满足自己的需求,孰轻孰重,皆由初心而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