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榜公布时,书生榜上有名。
书生一夜彻喜,夭儿站在一旁笑得如小孩一般。
书生进入了太学,当上了太傅,做了二皇子的先生。
夭儿化作人形,扮成人十六七岁时的模样。虽不是闭月羞花的容貌,倒也是小家碧玉。
夭儿成了这偌大皇城中的一个扫地丫环。夭儿每日都是提着个扫帚,将那条落花铺满的小道打扫干净。夭儿不说话,总是沉默着。偶尔捡起落地的花瓣,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
夭儿想做一个香囊。她曾听到其他丫环们说,若是有中意的人。就送个亲手做的香囊给他,不用说什么,心意也会表达出来。夭儿有些心动。
夭儿终是见到了那画中的女子。那日,夭儿如往常一般打扫着小道,弯腰正要拾起一片花瓣时,头顶上传来一个温婉动人的声音,“你捡这花瓣作甚?”夭儿一惊,抬起头,映入眼中的是那个画中的女子。
不过,比画中更鲜活,更动人。夭儿愣在那里,定定地看着女子。
女子身旁的丫环见夭儿如此无礼地盯着自家主子看,上前一步,语气有些凶,“放肆!我家娘娘问你话呢,你怎么还不回答?”女子摆了摆手让那个丫环退下去,笑容满面地看着夭儿,两只眼睛如月牙一般,弯弯的,勾住了夭儿的心。
“你可真美。”夭儿盯着女子痴痴地说了这么一句。女子先是一愣,随后笑容更深了。 怪不得,怪不得,书生中意她。这样的女子,喜欢,也不为过。
夭儿知道了“娘娘”并不是女子的名字,女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秋慈。
夭儿也知道了正如夭儿与书生不可能相恋一般,秋慈与书生也不可。一个是娘娘,一个是太傅,怎么在一块儿?夭儿知道了这点,却一点也不开心。
她希望书生能和秋慈在一块儿。
夭儿意识到这一点时,她的心开始动摇。她为何能这般坦然,不如其他的鬼们说的那样,对爱死缠烂打。
难道,她对书生只是一时起意?
八月中旬,二皇子被封为太子。朝中举办庆宴。灯火通明,欢歌笑语,杯光酒影。
庆宴在湖心亭举办,主亭坐着皇上,太后,皇后以及得宠的妃子。四周五个小亭子,坐着的是被邀请来的达官贵人。
夭儿站在不远处的矮林中,将身子隐在茂盛的树冠后。夭儿透过树叶的缝隙观看那边的盛华。
灯光,月光相映成辉,迷乱,虚无,沉陷在这盛大的宴会中。
夭儿看到主亭中的秋慈,精致的面容,华美的服饰,恰到好处的笑容,依旧那般美丽动人,却又那般虚渺。夭儿也注意到了书生。
书生已不再是那件洗得发白的青衫,深棕色的绸缎,配上书生本就不俗的容貌,更显得光彩多人,气宇轩昂。书生的脸色有些差,脸上是不尽酒力却拼命灌酒后留下的红潮。酒烈,方可掩饰心中的苦。
夭儿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此时在她心中,已有定数。莫须有的不必追,也许真的是这几百万年来的寂寞促使这一冲动。
夭儿明白这点后,竟有些解脱。湖那边,歌舞笙箫,人如被扭曲了一般,咧着嘴笑着,乐着。
湖这边,寂静的半点声息也没有,仿佛被这世界遗忘一般。
“你站在这作甚?”身后响起一声清朗的声音。夭儿没有理会,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动作看着湖那边。
身后的人见夭儿无反应,有些恼怒,上前一把抓起夭儿的手臂,用力一扯,夭儿不得不转过身子看向来人。
来人是个少年,太太黑,又是背着月光的缘故,依稀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只知道身材高大,但略显青涩。
少年看到夭儿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心中竟闪现一丝慌张。少年有些烦躁,竟开始有些结巴,“我…..问你…..你…..不对….你在这里干什么?”少年强撑着自己的威严,但夭儿却给他带来一股无形的压力。
天寒,夜深,夭儿的身上散发的寒气会不断加重。世间的人若是呆久了,身子是承受不住的。
夭儿的眼睛闪着亮光,她没说一句话,一把甩开少年抓着她臂膀的手,跑开了。夭儿不想让自己身上的寒气伤了少年。
鬼本是寒性之物,化作人形。入夜之时,身上的阴寒之气便会不断加重。这寒气不仅对世间的人有影响,对鬼本身也是刺骨的疼。或许,这是对不好好做鬼,非要化作人形的一种惩罚。
夭儿的香囊做好了,但迟迟没有送出去。原本定好的主人,似乎,没那么必要了。
夭儿想回深山了,继续原来那种规律但无聊的生活。也许,她的命运就是这般,看新旧交替,观世间变化,一直守在深山,一直。
夭儿准备再扫这最后一天的小道,扫完便回去。
这世上总是有意外,尤其是当你决定好的时候。
夭儿一如既往地放空思绪扫着地,低着头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或许,什么也没在想,发呆只不过是她的习惯。
“嘿,可巧,在这遇到你,没想到你是这的丫环!”少年看到夭儿时,眼睛一亮。那晚,天虽黑,但少年还是借着月光看清了夭儿的模样。
清秀,苍白的面庞,还有,那双冷漠的眼睛。少年见到夭儿的那一刻,心就如被猫挠了一下,痒痒的。
少年见夭儿没有反应,低着个脑袋也不知在想些什么。少年没有生气,弯下腰,将脸凑到夭儿的脑袋旁,笑眼盈盈。夭儿这时才反应过来,看着那张放大的脸。
夭儿惊呼了一声,往后退了几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