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看新闻,美团外卖、滴滴外卖在无锡上演了外卖三国杀,大量的补贴涌入,一分钱吃鸡排,一元喝奶茶,几块钱吃大餐、、、可乐坏了无锡的群众。据说外送餐员一天最多能挣上三千快,好多外地的外卖员都被吸引过去了,看得我都想辞职去送外卖了、、、记得14年还在学校的时候,饿了么和美团也大打价格战,疯狂补贴,我们宿舍每顿都是点外卖,方便又实惠;15、16年Uber和滴滴打车也是大打价格补贴战,还记得那段时间同事上下班都是打车,几块钱就搞定,普通用户和司机都是受益者。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听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其中有一讲就说到了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分析了作为个人和公司,该如何运用这个模型来判断机会。当面打架的时候,点是会有受益的,这里的面就是抢占市场的大公司,消费者、司机和外卖员都是点,所以他们是有收益的。
当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选择的重要性:
一对能力差不多的双胞胎,10年毕业后,一个入职了当时的报社,一个入职了腾讯。几年之后,在腾讯的年薪百万,而在报社的几乎面临失业,因为实体报社已经走下坡路了,即将沉沦。为什么一个选择会带来这么大的差距呢?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单位所附着的经济体的不同导致的,一个在快速崛起,一个在快速崩溃。
这几年随着房价飙升,科技企业的疯狂成长,一个人努力工作的受益,还真比不上几年前在大城市买几套房,或者当初买了腾讯的股票。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经济体当中的一个点,不管如何地努力,架不住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终究是一个点的努力。一个月、一年的工资也只是一个点的努力成果,这是最小化的受益。而腾讯的股票,大城市的房子的受益,是附着在一个快速崛起的经济体上的面,是在时间维度上线性周期的结果。
对于个人来说,找工作或者跳槽也是一样的。首先看行业所在的经济体是否处于上升阶段,然后再找附着在这个经济体上的公司,进入这样的公司,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行线性的长期投资(工作和学习)。刚开始不要太在意当下的工资,这只是一个点的收益,而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看到的是这公司有没有发展潜力,我在这公司能否学到真本事,这对于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是否有帮助。
所以说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做投资,切入点首先应该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物理实体维度),这条线又在什么样的面上,面在什么样的体上。然后再反推回自身这个点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当中还举了个案例:
08年360和腾讯的3Q大战的时候,360和腾讯抢夺人才,就有员工在这两家之间来回跳槽,工资一年之内就翻了好几番,这也是面打仗的时候,点就有机会,此时面是会让渡最大利益的。就像今天美团、滴滴在无锡的激烈竞争一样,作为点的送餐员和客户是最大的受益者。早期的淘宝也是一样的,刚开始没有什么用户,平台就会让渡一部分利益给店家,比如不收平台的入驻费,甚至还有补贴,所以早期的淘宝店主是非常舒适的。
这是否意味着作为点的我们,就只能整天盼着面打仗,我们才能有所受益呢?当然不是了,大公司的竞争终究只是暂时的,一旦分出胜负或者合并,点的红利就没了。所以还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精进能力,才能保证在线性周期上获得稳定的、可持续的收益,毕竟一辈子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刚好遇到面在打仗的机会实在太少。就如今天的这仗在无锡打,我在深圳,不管是作为消费者还是送餐员,我都无法获得一点点的收益。如果要把宝压在这上面也就无异于投机了,这样肯是定不行的。
我们做选择的时候,要想清楚,它附着在哪个面上?这个面是在和谁竞争?这个面又是在哪个经济体上?这个经济体是在沉沦还是在上升?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最大可能的获得线性收益(时间维度),个人的勤奋一定要借助于面、体的崛起,才能发挥出杠杆效应,放大个人收益。
顺便摘抄几句: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你每天都在想着未来,而其实这个面是在下沉的。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起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点,其实这个面所依附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吓得我赶紧思考了一下我所在的面和体,还好互联网经济是在上升阶段的,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会下沉,但是现如今所在的面确实很常态的,缺乏竞争力,而作为点的个人,略显平庸,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尴尬)。
我们这一生一定要有一次线性的收益才能完成一次质的跃迁,现在的学习和努力也是对于个人的一种线性的、周期性的投资,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会给自己带来线性的回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