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笔
行书笔画的基本形态与楷书相似,但动作相对灵活,故其笔画形态也丰富多变。这种多样丰富的特征,首先表现在起笔上。起笔即指毛笔入纸的方式。毛笔进入纸面的方式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同一运笔方向的不同入纸角度可产生露锋、逆锋、顺峰、切锋等不同的起笔方式,再加上入笔的轻重、快慢、缓急等,便可产生千变万化的起笔形态。综合各种起笔形态不外乎两种方法:逆入法和露入法。
落笔方向及形态的变化(一)逆入法
即落笔后的笔尖被笔画所覆盖。逆入法动作要领为逆入起笔,在行笔的逆向方向入纸,压住笔锋,然后反折调锋,铺毫行笔。按毛笔的入纸角度和运动轨迹主要可概括为三种方式:顶峰逆入、顺时针逆入和逆时针逆入。
逆入起笔字列米芾《茗溪帖》中的“傾”字,左边单人旁首笔,藏锋入纸,吃笔很深,压住笔头重顿后折笔向左下行笔,墨水的灌注通畅而充分,故撇的起笔形态极为沉实厚重。宋人的毛笔应为硬毫,我们可以观察到重顿折笔后,笔锋自然弹出,起笔呈现圭角柔和的三角形。在右边“頁”的起笔,我们同样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逆入笔锋翻转弹出后留下的不规则的圭角。整个“傾”字藏头护尾,重按轻提、从容不迫、筋骨内含。
苏轼《黄州寒食帖》中的“春”字,三横及斜撇的起笔皆为逆锋入纸,含筋抱骨,篆意明显,只是在入笔角度、方向、力量方面的不同,呈现微妙的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