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荞二熊
这不是一个小时代,这是一个小学问的时代。
01
我得承认,我是《奇葩说》的忠实粉丝。我喜欢不同观点,不同立场的碰撞,虽然我很有可能觉得双方说的很对,且从来没有一个坚定的立场。
我向来佩服能说会道的人,所以当薇薇姐,邱晨,少爷......决定出书的时候,我还是很期待的。
稍微有些失望的是,这本书打着的旗号实在太过醒目,就像是微信上爸妈总喜欢转发:震惊!XX里添加XX;你还不知道XXX;十个你必须掌握的XX......
醒目的封面上大字橘黄色写着: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在这个充满焦虑的世界如何做一个聪明人,别让焦虑毁了你的生活......
看完书就会不焦虑吗?当然不会,你还是会因为这点那点的小事忙的团团转,还是会烦躁的直叹气,生活该怎样还是会按着既定的步伐前进。
而这本书能带给你的就是挖掘隐藏在问题下的原因,改变你的思考方式和态度。
02
未经你思考的知识是不属于你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处可得的资源,百度云,微盘,“共享”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我的百度云里塞满了各式各样考证的,背单词的资料,满满当当,舍不得清理,总是对自己说:先存下来吧,我之后再看。
可是说实在的,我连其中的三分之一都没看完,而新的资料还是会源源不断的充斥在周围。
就好像我只要点击保存,这些资料就在我的脑海里了。然后自欺欺人的叹气:为什么这么努力,还是止步不前呢?
而问题就出在于你根本没有消化吸收这些知识,却误以为自己做了很多功夫。
人是一种需要理由的动物,可是在追寻理由的时候,由于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的双重标准,很容易“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从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不认错。
尽管我们都很讨厌双标,但是谁也没法全盘否认自己绝绝对对的公正。
如果一次考试考砸了,我总是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开脱:考试那天肚子疼;状态不对;天气不好影响了心情......
如果别人犯了一个错误,我们会想:啊,这个人怎么这样!
你看,人都是这样的,我们太容易赦免自己。
中国有句古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所以下次你再和他人发生争执,彼此互不相让的时候,也许可以“噗嗤”一笑,啊,是不是又双标了呢?
想知道自己值多少钱,你可以反过来想想HR是怎么确定你值多少钱的,想知道未来有多大发展,除了个人因素之外还要看外部因素和职位因素。另外,千万不要忘记隐性薪水的存在。
以前兼职做助教的时候,虽然一小时工钱听上去还不错,但是需要提前半小时去准备,加上过去地铁还要1个小时,就感觉一天都耗在那儿了,却也没赚什么,身心俱疲。
后来找了个离学校近的,5分钟路程,时薪不算多,却多了很多自己的时间。
虽然说来回路上坐地铁时也可以背背单词学习什么的,但是疲累的状态下的效率并不高。
内在驱动力。
静下心来想一想:你究竟喜欢什么?到底想要什么?你最渴望和最恐惧的是什么?未来一年你希望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未来三年你希望自己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没法自律,觉得坚持一件事情实在太难了,不是因为这件事情难,也不是我们不自律,可能只是因为你的内在驱动力不够强大,不够支撑你为了梦想而去自律。
当你真的给自己半天时间,为未来的自己考虑一下,当你的方向明确,目标坚定,且可细分到日常生活里来完成。
那么你每天所在做的事,你在坚持完成的计划,你心里都很清楚的知道离未来又近了一步:)
先做自律的事,再做自律的人。
制定目标的时候,既不太高,也不要太低,对你有真实触动,有值得学习的细节的,才是“合适的参照对象”。
刚开始去制定目标的时候,如果它遥不可及,只会增加你的挫败感,不如先降低标准,够一够就能尝到甜头的,才最激励人心,鼓舞斗志:)
及时有效的反馈,是幸福感的来源。
为什么人们很容易沉迷游戏,因为游戏的及时反馈机制能很好的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换言之,你只要杀死一只小怪,你的经验值就能upup~时不时还能拆宝箱,赢装备。
而日常生活中呢,我们的头顶上没有血槽值,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也不知道会不会又帮助,因为你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反馈,所以我们很难坚持下去。
换言之,如果我们自己构建一套反馈机制,及时的给我们做出的事情以奖励,今天上课认真听了,可以多吃一颗糖;今天方案被Boss夸了,去买一束花送给自己。
你看,生活是不是会简单幸福很多:)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