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谁能握住疑遭校园欺凌而跳楼女生的双手?

谁能握住疑遭校园欺凌而跳楼女生的双手?

作者: 新教育贞元卓越课程 | 来源:发表于2020-06-21 22:50 被阅读0次

新教育(贞元)卓越课程研究院副院长〡薛海波

又是一则让人心疼的消息:5月29日,河南省沈丘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王宇欢坠楼身亡。等了半个月,她的家属终于等来了沈丘县公安局的一份不予立案通知书。

母亲称孩子曾遭校园欺凌,校方回应:这是不可能的。

不管是否遭遇校园欺凌,宇欣最终还是跳了下去,在她跳下去之前,有谁可以拉住她的双手呢?让人悲哀的是,学校没有拉住她的手,老师没有拉住她的手,她的同学也没拉住她的手,连她自己都没拉住自己的手。

1

学校应该是什么地方?学校应该是没有恐惧的安全的港湾,每一只小舟都梦想着远航的地方。本该最安全的地方,咋就成了孩子的鬼门关?借用沈丘三高校领导的话“这是不可能的”,或许正是因为“这是不可能的”的认知,才让一切变成了可能,变成了欲哭无泪的伤害。

且不论校园欺凌现象是否属实,作为学校管理者,哪怕就是听到一点关于欺凌的“风吹草动”,也要竖直双耳,闻风而动啊。学校无小事啊,何况事关重大?更何况事关生死?你还别说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做学校管理工作多年,只要有一个孩子在校,心里那根安全的弦始终都崩得紧紧的,安全第一、生命第一的原则,哪敢有丝毫放松?如果有孩子被欺负(不是欺凌),必定会过问会调查会处理。没别的,对校园欺凌的态度,就五个字“坚决零容忍”。低眉善目的菩萨是慈悲,横眉怒目的金刚也是慈悲,狮子吼,零容忍,是慈悲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心怀慈悲,降伏妖魔,即使怒目也是善。学校是讲规则的地方,学校管理者本该是共同规则的守护者、捍卫者。

这句“这是不可能的”的背后,是绝对的自信,还是被质疑后的恐慌和狡辩?是对质疑家长的不屑,还是回避事实,推卸责任?我希望这是他们的自信。假如真是这样,除了点赞,还想请教:

(1)积极管理的要义是提前预防,学校是如何建设预防、发现、制止凌霸系统的?

(2)是否从开学第一天就得到贯彻执行?执行力度如何?效果如何?

(3)从设备到人力,学校是怎样做到无死角全覆盖的?

(4)一定有巡校制度吧?巡校是怎样安排的?

(5)更为具体、细碎的问题:在厕所、洗手间、活动室、功能室、操场、球场、宿舍、楼道口、学校门口等“高风险地带”,怎样做的?在用餐期间、熄灯前后、放学后、放假前、考试后等“高危时段”,怎样做的?

(6)宿舍管理怎样?怎样培训生活老师?有没有将教育心理学作为培训内容?还有诸如跟孩子沟通、应急处理等等。

再请教:宇欣同学离开后,学校是怎么做的?怎么帮助她的同桌、好友、同学,以及老师?

2

即使这些全都做到了,是不是就能拉住她的手呢?

恐怕拉不住。“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什么?

如果不是用文化为学校立魂,如果一所学校的文化是荒漠,如果没有和谐的生活方式,如果不是润泽的师生关系,如果孩子的精神没有被擦亮,如果生命和灵魂没有被触动,如果我们还没有“道成肉身”,还没有真正活出来,在活生生的人身上体现出来,我们拉不住她的手,拉不住的。

扪心自问:面对校园欺凌,我们的校长会怎样做?我们的老师看到了会怎么做?我们的学生看到了会怎么做?

我只知道,从我做起,从我们贞元团队做起,从和我们相遇的每一个孩子做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让道德渗透到完整生命中的全部角落。这是我们的初心,坚贞正道!

3

那么多伟大的人物,那么多经典的故事,那么多美好的事物,让这些光芒照亮阴暗,让这些光芒救赎欺凌!这些光,会牢牢握住他们的双手。

我们要给每个孩子——尤其是问题孩子,寻找一个特殊的“自我镜像”,像安徒生之于《丑小鸭》,像羞怯的孩子之于《开花的欧石楠》,像勇敢的男孩之于《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像优雅的女孩之于《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像父辈们之于雷锋,像贞元教育之于孔子、佛陀……

宇欣,请原谅我们!我们没能拉住你的手,是我们教育的耻辱!

我们能轻轻握着孩子的手,传递温暖,告诉自己:不要松手!不要松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能握住疑遭校园欺凌而跳楼女生的双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bz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