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开始学习一个新领域时,第一件做的事情是什么?
学习是一场远行,旅程的起点是你现阶段的位置,终点则是学以致用,不仅仅是获得一堆知识,更能够充分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做到那些在学习前无法做到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到达学习之旅的终点,是因为在一开始就错了。在进入一个新领域学习时,你会不会也是这样的套路:
- 上豆瓣搜和学习主题相关的书和豆列,然后买来一堆书开刷
- 做一个计划,未来三个月读什么书,写几篇笔记,规划得清清楚楚
- 上知乎搜「如何入门xx?」相关的话题
- 找专家老师推荐的书单和方法论文章
- 啥也不想,花钱买几门课或者请教练直接开始学习
上面这些方法都没有错,但未必是最恰当的起手式,盲目开始反而容易和目标南辕北辙。试想当你准备去远方旅行,妈妈为你准备了围巾、帐篷、手套、登山杖和野外生存手册,实际上你只是去泰国玩几天,这些东西根本用不上。
当我们决定学习某个新领域时,常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该学些什么,才能做到学习前无法做到的事情?」。如果你希望学习之旅能顺利到达终点,不只停留在了解知识的层面,那么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了解自己和终点间存在哪些差距,认识这些差距,那么你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学习差距一般有四种,知识差距、技能差距、动机差距、环境差距。以学习产品设计为例,产品小汪在成长为产品獒的路上会有哪些差距呢?
知识差距
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可拥有信息本身并不能完成任何事情,只有你使用这些信息做某些事情时,才能使这它们具有意义。就好像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台专业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却还是一样的糟糕,说明你还没有能力使用它。
处于信息时代的一个便利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旅途中不需要一路都携带所有信息。如果能挑选少量的必要信息轻装前进,那么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更关键的知识上,这才是整个旅程中真正需要的。
因此对于一个产品新人来说,掌握自身知识层面的差距,你得逼自己去寻找最关键的知识:
- 要成功掌握这个领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 20%的核心知识是什么?
- 最重要的10本书是什么?
- 最重要的10位专家是谁?
去年刚转行做产品的时候,我尝试从产品分析入手却没有坚持下来,可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肯定不能只会做产品分析。问你自己一个问题,是否只要人们一心想做某事,那么他们就能够做成那件事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差距。如果一直努力弥补产品分析方面的差距,你势必没有时间去弥补用户研究、产品定位、交互设计等差距。
知识上的差距,你得明白产品需要学习哪些内容,不需要学习哪些内容。拟定一份阅读清单,通过主题阅读在1~3个月内建立起对产品工作的全局了解,构建出知识框架的雏形。
技能差距
有时候学习的主要差距在知识层面,但更多时候知识和信息是次要问题,主要问题应该是培养技能。
过去我常常以为学习就是读书,我们从书本里获得知识,却少有获得实际练习和发展技能的机会。如何确认你的差距是在技能层面还是在知识层面,你只需问一个问题:
我要学习的东西不通过任何训练就能成为专家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只要死记硬背就好了;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就得多花些心思练习。
当你准备开始一次独自骑行川藏线,做完攻略买好装备立即出发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进行大量的身体训练。这些训练的强度一开始不能太大,要有针对性地练习和提升体能。没有优秀的的体能和技能,即便把旅行攻略背得滚瓜烂熟,你也没法完成这次旅行。
作为一个产品新手,你不可能什么都学习,入门初期势必要有所侧重,结合工作所需挨个点亮技能树:
- 什么是我需要练习以达到熟悉掌握的?
- 我实践的机会在哪里?
- 依据我目前的技能水平,完成这个学习目标有多难?
用户调研、竞品分析、原型设计、需求文档、测试用例、数据分析……这些技能作为产品的基本功,你至少得花三个月扎扎实实练习,多接触用户和竞品,熟练使用原型工具,撰写简洁明了的需求文档,用数据沟通,打牢基础入门小汪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动机差距
你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是却选择不做,这就是动机差距。动机差距要回答的是你为什么学习,以及如何保持学习热情。
动机一般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与只为自己而做的事情有关:尽管没有其他人的参与,但是内在动机主导的学习充满了乐趣和满足感。
与之相反的是完全的外在动机,即只是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责罚。完全外在动机经常兼有「威逼」和「利诱」的形式,因此它也是有效性和持续性最差的形式。一旦奖励或惩罚停止,学习行为也会随之停止。
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要求你改变过去的习惯和行为,势必会受到原有习惯的束缚,你必须有意识地去控制和避免那些会下意识做的事,这将比有意识去做一些新的事困难得多,让你感到非常不适应并且心烦意乱。
不习惯带来的是与学习目标相抵抗的动机问题——学还是不学,多学还是少学,开心才学还是坚持学?
问问自己,你是出于什么动机学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你是真心喜欢产品设计的过程,还是出于薪酬、职位名声的吸引。提醒自己在设计学习形式时别被外在动机过分干扰,少去寻求外在的奖励,潜下心来学习。
环境差距
在一个优质信息丰富、同侪压力适当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大大减少你自己寻找信息、过滤信息的工作量,积极向上的同伴会鼓励你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而不是苦逼的消耗自己的意志力。环境差距会有很多种考量的方式:
- 环境中有什么会阻碍达到学习目标?
- 需要什么以支持你达到学习目标?
- 是否能够从改变中得到相应的鼓励和奖励?
- 当你回到自己的工作环境,是否能得到相应的实践机会和反馈?
- 如果你希望改变自身的行为,那么其中的过程以及身边的环境能够支持你自身的改变吗?
刚进入社会工作时我常会抱怨公司很少组织专业培训、工作没人带、经常加班没时间深入学习……时间久了我才明白环境上的差距没有任何人能帮忙,你只能靠自己主动搭建学习部落,在工作中争取练习和反馈的机会。
小结
成年以后的学习,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做到之前不能做到的事。升级自学方式的第一步,不是优化书单、买最好的课程、看前辈的成功经验,而是了解自己差什么,针对差距下功夫。
如果你不先了解这些差距,你无法设计解决它们的方案。跨过一条小河也许只需一个吊桥,但这样的吊桥能跨越大峡谷吗?如果你能够清楚地了解差距在哪里,差距是什么,差距有多大,你就能够设计出更好的学习方案。
行动指南
设计一套「学习差距自测卡」,在每次学习之旅开始前用下面这些问题检测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知识差距
- 要成功掌握这个领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 20%的核心知识清单是什么?
- 最重要的10本书是什么?
- 最重要的10位专家是谁?
技能差距
- 什么是我需要练习以达到熟悉掌握的?
- 我实践的机会在哪里?
- 依据我目前的技能水平,完成这个学习目标有多难?
动机差距
- 我是为了什么而学习?
- 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我希望学习之后获得的奖励是什么?
环境差距
- 环境中有什么会阻碍达到学习目标?
- 需要什么以支持你达到学习目标?
- 当我回到自己的工作环境,是否能得到相应的实践机会和反馈?
参考资料
- 《认知设计:提升学习体验的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