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听书稿的了解是从樊登读书开始的。从三年前到目前,我在樊登读书那边听了200多本书。
听拆书稿是一个有效的吸收知识的途径。既可以节省时间读书,又可以方便的get到书中的知识点,一举二得。
参加拆书稿写作训练营,让我了解拆书稿的写作流程,以及可能的变现途径。
有三点收获:
1,快速阅读是大脑的本能,以前我们都觉得不可能,其实是忽视自己的潜能。
有一个话说,书非借不能读。我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在图书馆或者书店里面阅读书籍,特别的快而且有效果。
但是一旦把书买回来了,成为自己的东西,好像我们读书的速度就慢了下来,似乎我们有一种念头,既然我已经是主人,随时都可以读。
于是我们的读书效率,就极速的下降了下来。我想这个也是快速阅读必须要推行的原因。
就是我们不能让自己太舒服的读书,躺着读那是很舒服,可是读书的效率是受到影响的。
我们应该带着一定的目的性,比如说我要两个小时之内,就把这本书给他读完,而这个是有方法的,就是通过快速的扫描。

通过读目录,了解整个书本的框架逻辑,再看这本书的逻辑思维图,看来是本书的主线,最后再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快速的得到这本书的内容。
扫描式阅读会调动大脑的模糊组织功能,自动填补因为快速阅读而错失的内容,这是需要训练的技能。
2,拆书一定要尊重原书内容,不要添油加醋,不要妄加评论,要总结论述,再加上自己的感受体验。
一些优秀作者,文采很棒,但是不一定写出好的拆书稿,为什么?因为他们太爱自己的文采,胜过尊重文章的内容,这是典型的喧宾夺主。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必须要准确的get到了,作者的主要观点,有许多方法可以得到。比如说逻辑思维导图以及目录。
当然那种读书时的那种体验,还得要靠自己去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必须不能照抄原书的内容,你得要把它高度的浓缩好。
把文章浓缩起来说就是。提升文字的知识含量,提高它的知识密度,并且这个知识密度最好是完美匹配得上原文的。
准确的跟得上原文的节奏,而不是自己生搬硬套自己的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套用农夫山泉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而作为拆书人,可以说我们只是书本的搬运工。
我们搬运到的是这个书本中的浓缩精华知识点,而不是整本书。
3,如何把拆书稿写得有趣吸引人。
当我们读一本书,并且获得了这个知书中主要的知识点。我们清晰的明白了,作者想要表达的知识。
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我们怎么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知识有效传递出去,甚至说把这些知识变成为自己知识体系里面的一部分。
就是这个是至关重要的,而拆书人所做的就是一部分就是这样的工作,就是他得要加上自己的一些亲身的感悟和体验。
然后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把他所了解到的这些信息串联词,大家都能够听得懂,能够接受语言体系把它表达出来,获得听众的认同。
有的时候书不一定能吸引人,但是书稿如果能够写得足够的好,可能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书的魅力。
好比说我们说。有趣的灵魂还得要加上一个好看的皮囊。甚至有时候,这个皮囊比有趣的灵魂更加重要。
因为拆出稿就是这本书和这个世界最先进碰撞,最先见到公婆的那个丑媳妇,所以必要的修饰和化妆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就是拆书人所要所做的功课。
总结一下,三个点。第1个点是扫描式阅读的获得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快速阅读。
第2点就是快。获得这本书的知识结构,搞清楚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第3个就是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加上自我的经历,把它表达出来,如果是再加上一些呼吁性的行动,那就更好了。
怎么样,对拆书稿有所了解了吧,是不是心动了。那就行动吧,当一个高效的拆书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