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味读书会是小欣策划、创办的吗?做这个的初衷是什么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呢?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有味读书会是我和设计师朋友小鸟一起策划创办的,起始于2016年末,杭州最冷的季节。我和小鸟是大学时期很要好的朋友,我比较外向,喜欢和各色朋友打交道,擅长呼朋引伴的招呼人一起出去玩,从大学起就是组织委员及班级活动负责人;小鸟比较内向,因为专业设计所限,和人打交道的机会较少。我两在持续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了身上的共同点,喜欢折腾,不安于平凡,拥有各自的理想,并愿意为此拼尽全力。我两都挺文艺的,喜欢看展,喜欢参加文艺点的活动。但是杭州相比于上海,设计美学类展览不多,且相关活动也没有上海有趣。既然如此,为何不自己创立一个线下活动社群,用一朵云动摇另一朵云,把杭州有趣的90后都组织起来一起做又有趣的事呢?
走出你的人际舒适圈,去结交更多同频陌生人——这是有味读书会创立的初衷,主要目的是组织杭州的90后进行社交。
当时的目标是2017举办12场活动。后来随着活动的不断举行,最初我们的几乎所有idea都落地并实施了,并且取得了超乎我们想象的成功,我们因此而收获了更多有趣的朋友,结交了活动类线上线下资源,达成了更多的合作,扩大了知名度。如今的有味读书会,发展在我的预期范围内,但远远不够。后期我们还有更宏伟的想法,以及策划落地的决心.....在有味读书会,小鸟负责整体的视觉设计传达,还有户外活动的美学布置(如野餐活动等),我负责策划、外联、合作沟通以及执行。各自的特长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我向小鸟学习了基础制图,提升了审美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小鸟和我一起认识拓宽了人际圈,认识更多其他行业的朋友,为今后的设计之路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我两都不知道有味读书会在2018年会发展成什么样,但我们很确信,我们都在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2、小欣是如何成为里约奥运会志愿者的呢?从入选,到参与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记忆深刻的故事?以及这一次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国际志愿者,小欣是如何争取到的呢?
申请里约奥运会志愿者是在2014年还在瑞士读书的时候,得到消息,想去试一试。从报名申请到最终拿到offer,直至出发巴西,整整两年。一直等等等,等着组委会不定时发来的各种通知,经历了笔试面试,算着13个小时的时差进行面试。面试过程非常不顺利,第一是时差,第二是中国vpn不稳定,面试系统一度无法打开,直至第五次在东京,凌晨一点面试成功。10个人小组讨论,大家来自世界各地,一轮一轮的话题讨论。申请过程不是最艰难的,难的是坚持这个决定。从拿到奥组委的offer开始,我花了好几个月去说服家人、同事、朋友,做好行前准备,最终按时出行。2016年奥运前夕,舆论一致倒巴西,总统被抓了,财政没钱了,警察造反了,房子塌掉了。社会舆论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让民众觉得里约奥运是开不起来的,无数人和我说不能去,去了就是送死。我坚定前往的决心,克服一切阻力,努力宣传奥运宣传志愿者精神和志愿行为。后来,加入了北京志愿者联合会,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小伙伴,带着祖国的正能量和殷切希望,最终独自坐上了前往巴西圣保罗的航班。在机场穿着中国志愿的衣服拍了张照片,后来在微博上看到宁泽涛穿着和我一样红白相间的国家队衣服,坐在机场拍的照片....确实很感慨。
在巴西的两个月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都是十分有趣并且优秀的人。我曾经说过参加奥运会的志愿者们都是一批拔尖的90后,大家怀着梦想来到里约,带着奥运的烙印,带着梦想,走向世界。
巴西人爱笑,爱跳舞,爱唱歌。每天工作就和没心没肺的一样,乐呵乐呵的。那两个月,真的是没心没没肺的幸福感爆棚。
奥运会结束后,我飞去了秘鲁,一路从三毛曾经流浪过的马丘比丘到了亚马逊,从秘鲁与玻利维亚边境地的的咯咯湖飞回里约,参加残奥会。残奥会期间,我搬了新的airbnb,换了新室友,有了一对超级恩爱的同性恋房东,两人均从事艺术工作。我有了新的同事,新的经理和新的志愿者朋友。因为在击剑场馆工作,我和中国残奥击剑代表团保持了良好的关系,面对面的交流,让我对他们曾经和如今的成绩感慨良多。参加一次残奥会,正能量足够我受用终身。
也是在里约时,我申请了2018平昌冬奥会(一般是提早2年开始申请),一模一样的流程,笔试,面试,过程还是挺顺利的,我非常幸运,成为了入选的30多个中国人之一。此次申请全世界约10万人,最终录取1.4万人,其中只有1000名国际志愿者...我真的非常幸运。
成为奥运会志愿者这件事,它本身并不能为我当下的生活产生多少影响,也不能为我的简历加分,让我升职加薪,找到更好地工作。但奥运经历是我无比珍贵的财富,它让我了解到,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并没有过着我们传统意义上按部就班的生活,他们是真正用自己热爱的方式去拥抱生活的。这也是我2016年底回国后,直至今日所做的一些事情的根本起源。
人生中的经历,哪怕非常渺小的一个选择,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一生的轨迹。一次为奥运,终身为奥友。
人一辈子有多少次能有机会代表国家站在舞台上?奥运是运动员的终极梦想,也是我们平凡人为祖国和中国文化传播做的最好的努力。
3、如果让你给自己的性格贴三个标签,你认为是哪三个?为什么?最好分别用具体的故事或事例来说明这三个标签?
正能量
敢想敢做
接地气
正能量不用说,我可以说是朋友圈小太阳的化身啦,向周边的人持续的传递着光与热。我是个做事果断,敢想敢做的人。虽然白羊座风风火火,做事不顾后果,但火象星座身上总有一股干不完的冲劲。想好了就去干,思考和执行应该是分开的,执行过程中是不需要思考,干就是了。犹犹豫豫,不知道会浪费掉多少时间和机会呢。
最后一个标签“接地气”是我一直想向其靠拢的标签。曾经在大学的时候,被人说就像在空中飘,思想行为都不落地。工作的这两年,能够通过完整的思考,首先判断一件事情的目的和执行的困难,想清楚再行动。
其实要说故事的话,应该是2016年末加入猫群把。2017年我是真正的把猫叔的12字真言实施下来的。我记在脑子里,刻在心里,就像是2017的目标,找准方向往前冲。在猫群结识了很多有趣有梦有能力的小伙伴,大家都不甘平庸,用尽全力用力拼搏。我真正体会到了榜样的力量。下面是我2017所做的事情,我想也能够很好的用我的性格标签来印证了。
4、现在如果让你回顾过往,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三次转折是什么?在这转折点发生过什么故事?
我曾经在今年人生的1/4写了一篇文章——致我逝去的人生1/4 ,里面将我的25年分割成了三部分。按部就班期、寻找人生意义期、自我成长期。
0-22岁(按部就班期)关键词——对世界上瘾
我一直觉得我的第一阶段按部就班期,勉强自己读书、学习、和不喜欢的老师同学交往,觉得16年的学习生涯是没有意义的,毫不客气的说,至今我也没有找到小孩子要花这么多年学习的理由,至少没有令我满意的理由。
我不得不承认,我一直都不是个好学生,我的成绩不上不下,排名中等。就是那种老师不疼,家长不爱的学生。不知道是没有学习能力开窍,还是本性如此,无论多努力始终提高不了成绩(现在想来应该是学习方法不对,陷入了低水平勤奋的误区)当初才几岁,读书完全凭兴趣。所以要感谢所有的老师不抛弃不放弃,没有完全放弃那是的我,或者感谢我自己没有放弃自己。百败百战,百战百败,无论批评、嘲笑、忽视、贬低….等等被人产生负面的评价,正是因为中国应试教育的无情与冷漠,锻炼了我的厚脸皮和抗压能力。
大学,我选择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也选择了我。我很喜欢我的专业,大学四年的课程非常轻松,没有什么压力。我每天的时间大部分用来玩和看闲书,上课做作业只是生活的调剂。这样轻松的日子,可以说是四年最值得怀念的轻松和美好。这四年间我和一些人结下了深刻的友谊,很可能会持续一辈子。这些朋友,也是自跨出校园以后,作为杭州人的我,第一次这么大范围的接触外地籍的朋友。东南西北,中国地大物博至此,各个地区的人生活习惯竟差如此之多。和他们的接触拓宽了我的眼界,也真正的开始思考世界与我的关系。
逝去的人生四分之一的第一阶段,是我开始真正尝试接触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这个世界的阶段。虽然很粗浅,但是我开始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思考我与他们的关系。
22-24岁(寻找人生意义期)关键词——留学及独自旅行
大学毕业,我终于实现梦想,彻底离家。飞到了欧洲,完全脱离父母,自己读书自己生活。
因为有着坚强的后盾和强大的心理以及经济支持,我的勇敢其实更多的建立在原生家庭的鼓励和支持上的,不存在背井离乡、没有退路勇往直前的那种谦卑之心。因此相比于很大一部分,去国外读书的孩子,在心理的本质上,确实会有些差别。说的简单些,就是做事有底,做事会思虑。
查理芒格说,如果你想获得想要的东西,那就让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钦佩都是靠努力获得的。年少无知,觉得青春就是用来折腾和消耗的,我想要的东西我就努力去获取,我想去看的风景,我就想尽办法到达远方。
两年里,我走了很多很多国家。感谢杰西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我们一起去了摩洛哥,去了巴黎,去了撒哈拉,再一起手拉手回到了伊斯坦布尔,在2015年元旦新年之际,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穆斯林家庭的温暖。那些年,虽然一直都是一个人,也始终没有遇到心仪的男孩子,所幸一直怀有美好的愿望,时刻让自己保持最好的状态,成为更好的自己。
因为我知道,他不来,我就去找他。反正,我就是这样一直走在路上的人呗。
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人生逝去的四分之一的第二个阶段,每一天都值得纪念和回忆。
“不放弃,不后悔”在二十多岁美好的日子里,我是最好的践行者。我也因此想要利用自己的势能,去影响和启发身边的人,所以,才有了后面的25岁,那个还没过完,却能够猜测到精彩程度的25岁,即将呈现在你们面前。
25岁(自我成长期)——关键词:成长学习间隔年
如今我能够自信的站在你面前,站在你面前落落大方的侃侃而谈,将当年吃过的苦,流过的泪风轻云淡的一笔带过,二十多岁的我大概自己也忘记了背后有着多少挣扎、多少夜晚的辗转反侧,沉默无眠。我从来不曾后悔,感谢曾经的24年,才有了2017年的自我蜕变和个人成长。
我把2017年定位为自我成长年,是这样想的。我曾经读过那么多闲书,走过那么多路,看过那么多风景,见过那么多有不同思想和文化认可度的陌生人,但是我从来没有系统的梳理过自己。我被动的接受,被动的被他们触动,被他们改变,我从来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好好规划,为自己的成长好好把握方向。以慢为快是什么意思,目标要坚定,步伐要缓慢,稳扎稳打,向着既定的目标,砥砺前行。那么25年,就是我最好的“成长间隔年”。
此生如此短暂,不该停留在做决定的摇摆不定里,要去用在决定之后的承受,以及及时止损里。
这也是我办此次主题生日会的一个原因:让自己站在时间的长河上,去敬畏时间短暂这件事情。不是为了让自己恐慌,而是为了提醒自己,我要认真一些。
我要认真对待生活,对待时间,对待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
5、特别喜欢小欣的生活态度,小欣是如何成长一位如此阳光充盈的姑娘的呢?爸爸妈妈对你的影响一定很大吧?关于未来,小欣最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还是要感谢父母,我的家庭很幸福,家人关系特别好。我的父母给了有力的资金以及精神上面的支持。其实我一直很感谢他们对于我的瞎折腾的支持,比如去尼泊尔支教,去土耳其独居,去巴西奥运会,他们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接触世界,也给我一个强有力的后盾,让我需要时能够得到依靠。
因为有着坚强的后盾和强大的心理以及经济支持,我的勇敢其实更多的建立在原生家庭的鼓励和支持上的,不存在背井离乡、没有退路勇往直前的那种谦卑之心。因此相比于很大一部分,去国外读书的孩子,在心理的本质上,确实会有些差别。说的简单些,就是做事有底,做事会思虑。
2015年,我开启了带父母旅行的机会,计划每年带父母出国旅行一次。2015年去了自驾欧洲,2016年台湾换到自驾,2017年我们计划12月去日本。并且今后的每一年,我都会带他们去一个不同的国家。独自上路看到的美景是寂寞,和家人一起分享才是真正的幸福。带父母旅行,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有趣,他们的接受能力比我想象厉害的多。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钱去实现梦想的人。哈哈,好吧,有两个关键词,有钱,有梦想。物质和精神都有了保障,恩,这真是一个完美的答案。
6、加一条生活化的。比如喜欢的电影,喜欢的书,欣赏的人。
我目前很喜欢的一本书是孙晴悦的《二十几岁,没有十年》。认识孙晴悦特别早,知道她是央视驻巴西记者,在拉丁美洲三年,早在她的故事里了解了巴西,想不到自己真的踏上了那片土地,那个充满热血的美好国度。
我有一个读书电台——荔枝FM:派小欣读书,其中在巴西奥运阶段,我做了一个专辑。第一篇,写在行前,就分享了孙晴悦的一篇文章。《二十几岁,没有十年》。
里面有一段文字:对于一个24岁的姑娘来说,要去远方,已经没有时间了。二十几岁,要工作,要赚钱,要贷款买房,要结婚生子,这些都需要时间,并且拍的满满当当。二十几岁时光竟然如此紧张,好像分毫之间,一个不注意就要溜走了,好像它根本就没有十年。
二十几岁,我读书,写字,做活动,认识朋友,去远方,去恋爱,去尝试不同的工作,去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我希望自己在二十几岁这十年,真正为自己活,为梦想努力,而不是成为世俗里那个“油腻”的女人,最终爬上30多岁后,回过头来后悔。
希望我们的二十几岁,真真实实的过满十年。
这是一句誓言。
希望我们的二十几岁,真真实实的过满十年。7、谈谈尼泊尔的故事吧
我是大三的时候和辅导员打申请说要去尼泊尔支教,请假一个半月。超级感谢当时的辅导员,她也才研究生毕业没多久,可能也是能理解我这种“大大的世界和小小的人儿”的不安分的心,居然让我递交了父母同意的申请书后,同意了。
我的路线是从西安—西藏——沿着318公路陆路进尼泊尔—再回云南,和一个很文艺的男孩子一起走,发展了一段旅行爱情。但是这样的爱情却是以失败告终的,还是在最风花雪月的大理分手。大理成了我的伤心地,后来都没有勇气再踏足。
说回尼泊尔的经历吧,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独自旅行,被逼的学习了一个新技能,但是受用一生。尼泊尔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我发现身边很有有想法有追求的小伙伴都曾经去过,被尼泊尔文化深深吸引过。
我把尼泊尔的神奇的地方列举如下:
1、游客和当地人的关系。
东南亚的一大部分都是靠旅游来维持国民GDP的,尼泊尔因为旅行资源多,尤其以登山徒步线为众。旅行社的线路准备、物料准备、向导、住宿食物等都非常齐全。在我看来,当地人不会为了过度赚取游客的钱而太过贪心,除了做贸易的商人来说,其他的当地人,并不会为钱太过计较。一路上我住了很多的民宿和房东家,基本都非常和善,把游客当做自己的朋友,用心接待。在博卡拉,和我们同行的一个男孩子在夜里突然高烧,浑身虚汗还发抖。当时我们很着急的陪他去了医院,还语言不通的配了药,旅馆老板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我在加德满都的泰米尔街区多次找不到回去的路,好心的当地人带我回旅馆,虽然这样是非常不安全的行为。一个人穿着尼泊尔传统服饰走在大街上,2013年智能手机还不普及,我带着纸质地图,居然也在很多当地人的帮助下,没有迷路,走完了想要去的地方,安全回家。想来还是非常神奇的尼泊尔。
2、万物皆是神
在尼泊尔人眼中,万物皆是神,都是神秘的存在。在路边,在庙里,在店铺里,在家里都会看到他们供奉的很多奇怪的东西,崇拜的各种奇怪的东西....那些都是信仰吧,虽然我不懂。在万神之国旅行会有很多异域文化的冲击,能感受到很多神秘的力量。
一年后,我去了老挝、柬埔寨、泰国,更强烈的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因为信仰让他们对外在的追求没有那么高,更多的去探求自己的内心。我看到很多老匠人们做的陶器,做的唐卡,做的木雕,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每天就是埋头打磨手艺。食物也是这样的,箪食瓢饮保证生活所需,偶尔的炸糖圈让孩子们开心好久。尼泊尔是个让人很容易感到幸福的国度。
3、我的义工生活
我去到了离首都加德满都不远的叫帕坦的地方和孤儿院里的几十位小朋友,一起度过了一周的快乐日子。这个孤儿院是我的朋友先前去过并介绍我的,里面有各个国家的年轻志愿者自发的进行义工生活,包吃不包住,每天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玩耍。虽是一个偏僻的小学校,虽是一个收纳孤儿的福利学校,但是学生穿的干净校服,女孩子梳着漂亮的小鞭子,男孩子非常精神,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我们这些义工们。学校里该有的课程一门不拉,老师英语不错,同学们也会基础的英文,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我骨子里大概也是没有长大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也是没有障碍的。和他们度过了愉快了一周,给他们准备了文具、糖果,还有一本朋友们准备好的相册。离开之时非常不舍得,心里想着再见不知道是何时。
旅行告诉我,每一次遇见都是缘分,要把相遇当成最后一次见面一样珍而重之。
短期的义工行为其实是不被鼓励的,我们体验过就走了,而留下来的他们在每次见面时就会想到会有离开的一天。过于频繁的经历告别,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并不是好的行为。这也是孤儿院老师告诉我的。
后来,我就再也没有进行义工行为了。我们害怕离别,孩子们更怕。他们是我们生命过程中的过客,而我们却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