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久没看书,今天路过美颂烘培馆,老板送我一杯酒,加了青桔。焦虑的心情在糕点、啤酒和小说的混搭里面平静下来。
翻开《呼兰河传》这本书书,里面是小时候熟悉的《火烧云》。
我以为很熟悉,很熟悉。
01
火烧云很漂亮。可是好像20年了从来没有再去认真的看这篇文章。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爷爷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你老人家必要高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她写火烧云,不先写天空,而是先写地上。地上的小孩子、地上的狗、地上的母鸡......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接着写天上,映入眼帘的云的颜色,叠词的运用,还有身边熟悉的瓜果色,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看到色彩的明丽,让我怀念快乐的童年。我们的童年如一首精彩的诗、一支欢快的歌、一幅彩色的画。
萧红的童年却有如一首枯燥的诗、一支低沉的歌、一幅黑色的画。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后面出现这样明丽的描写,也是为整个呼兰河增添了些趣味和明丽的色彩。
萧红从小饱受父母的冷眼、祖母的打骂,一个几乎没有爱的童年伴随她成长。唯有和蔼可亲的祖父让她尝到一点爱的滋味,他如一缕温暖的阳光撒向萧红日渐灰暗的心灵。
或许是有祖父对她的爱,才会有《火烧云》里面细腻的、浪漫的、充满想象力的描写。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马变模糊了。
静态描写变成了动态,天上的云霞变化着,跳跃着,扑面而来,好像自己也看得到色彩斑斓、变换莫测的火烧云似得。
02
萧红是民国时我最喜欢的女作家之一。
和她相比,冰心、苏青、丁玲、张爱、白薇、凌叔华,甚至林徽因这种顾影自怜的文艺范至今都有传人,她们可能比现在的一些美女作家漂亮,家庭出身好,多才艺什么的,但那根接力棒至今都还有人传承着。萧红的《呼兰河传》有如沈从文的《边城》一样,却是文学史上的特例。
萧红是一个纤细、多病、多愁善感、孤傲的女郎。
她的性格也因她的爱人而改变过。比如爱他的祖父,和不爱他的萧军。
往日的爱人
为我遮避暴风雨
而今他变成暴风雨了
让我怎样来抵抗
敌人的攻击
爱人的伤悼。
我手里拿着《呼兰河传》,好像拿着一份江南的脆皮萝卜,清爽自然。
这部小说是萧红在1940年香港写完的。
我看过关于她的电影,那时候的她身体极端不好,在贫困交加中完成了这部清新自然的自传体小说。
就像她在尾声说的那样,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萧红此书也许是写给自己的。这也是我想坚持在简书写作的原因,手背写手心,记录点滴的自己和自己相关的那些人,那些事。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第23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