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忆(三)

忆(三)

作者: laiquziru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22:36 被阅读137次

    这一段是我完全不熟悉的过往,我所知道的都是一些只零破碎的碎片,只好先写就了再说。

    1952年,大姐一岁了,婆婆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对各种新事物接受的也很快,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扫盲班学习认字。(公爹是上过私塾的,记得老人曾说过老师还给他起学名“荆体端”,“体”是指辈分,“端”是指“直,正”。虽然老人只在学堂里用过这个名字,可是他的一辈子却与这两个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辈子站得直、行得正,到老没徇过私情,别人对他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干板直正之人。)婆婆进步很快 ,为人做事也很热心,可是对别人太热心了往往就忽略了自己家的事。当时公公婆婆和四爷四奶一起生活,四爷四奶还是老观念,看不得一个女人抛头露面,难免就扯了后腿,对婆婆冷嘲热讽,也不帮忙看孩子,婆婆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一住就是一两个月。回来就再也不去参加活动了,至此婆婆就一心一意的在家忙家务,看孩子了。不过婆婆对四奶也没有记恨,四奶晚年的时候瘫痪在床,婆婆不计前嫌的照顾了十四年,为四爷四奶养老送终。

    这时候的公爹,思想是没有婆婆进步的,不过后来也是很积极的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后来又入了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

    1951年,烈士陵园在黄岗寺修建,历时两年于1953年建成,陵园内纪念碑有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1953年,省委省政府由开封迁郑。

    据《齐礼阎乡志》记载:

    1958年,深翻土地,大炼钢铁,村村废小灶,成立食堂,合并居民点,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幸福院,妇产院等,全部走上集体化。

    婆婆心灵手巧,有一手好厨艺,现在的一些老人提起当年婆婆烙的油馍还是赞不绝口,说那是当年大食堂最受欢迎的美食。

    “大跃进”,“大炼钢铁”,“大食堂”,“大集体”这些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很陌生的词组,而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人都很熟悉。

    1960年,春夏持续大旱,麦子减收,三年自然灾害开始。

    1961年,因连年持续大旱,农业减产严重,群众以瓜菜代粮。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公爹连续七年担任黄岗寺大队长,而这七年,大到我们的国家,小到我们的小家,都是不好过的七年。

    1962年,农民食堂解散。刘少奇主席的“三自一包”恢复了生产元气。

    1963年8月下旬,暴雨成灾,农作物受灾。

    1964年,连续阴雨,大暴雨。

    1965年6---8月,旱灾。

    1966年,抗旱。

    我们的祖国,真是多灾多难!

    然而,这还没有结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一哄而起的造反派风云一时,各成派系,挑起战斗,并乱斗所谓的“走资派”“当权派”。9月,红卫兵横扫“四旧”,大烧旧书,烧主牌,平坟,拉碑,毁庙。

    说到这里有必要说一下黄岗寺的由来:以大清一统志查出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9年)郑州志载:此地为显圣寺,据查荆氏祖,乾隆五年(公元1741年)碑记载太原府平定州桑掌坡民籍麟祖裔迁于郑治坤隅,离城十五里河有陵独秀,名曰黄岗,岗之前土田丰腴,村壑优美,荆氏遂居此处。在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修寨时,寨门顶横刻“黄岗寺寨”,命名至今。这里说的显圣寺古建筑,在1941年毁于日寇的战火。还有一个古迹是牌坊,是清乾隆十八年给荆阳鼎张氏立的户寿坊。据老辈传说,荆阳鼎腿有残疾,不能干重活,以赶毛驴卖煤为生。村东北有一条路,有一个树根,他走到那里总是绊他的脚,他下决心就把树根刨了,结果刨出很多金砖银条,就带回家中。他老婆张氏平常对公婆很孝顺,也很贤惠,她看到这些东西说:“外财不发家,这东西我们不能要,把它交给官府算了。”朝廷下令给立了个高二丈五尺,宽三丈的青石过街牌坊,经此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就是这个古迹,没有毁于战火,被破四旧的红卫兵们给拆了!(附图:黄岗寺牌坊图形)

    忆(三)

    公爹也因为被抓壮丁而加入国民党军队这一段历史惨遭批斗,大队长也被剥夺了,还时不时的就被拉上台批斗一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en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