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传统文化中不仅治国和治家相通,文武相通,而且政治和经济相通。“君子固穷”并不是不懂致富之道,只是不屑于去做。
2.“外强而内向”指的是地区。外部边区强了,但不是分裂出去,而是合并进来。
“落后入先进”指的是种族。落后的小的族迅速发达成为先进。这现象开始于春秋战国,但没有停止于秦汉。
3.两套经济软件的思路不同。一个认为积聚的才是财富而流通的不是财富。一个认为流通的才是财富而积聚的不是财富。前者是长城、兵马俑文化(商鞅),后者是运河、江湖、流水文化(范蠡)。
4.经商历来称为计然、白圭之术,陶朱、子贡之能。知时和知人是中国古今做生意的秘诀。范蠡知时,所以既能治国,又能发家。
5.说流水文化不如说江湖文化,有江还得有湖,才是“积居”。又通,又存,不填塞,不挖尽,有节奏,是音乐,非噪声。
6.“道”和“理”的流行有先后之别。孔、孟、老、庄不大讲“理”。从宋朝起,讲“理”胜过了讲“道”。分界线是在五代十国之时(当时有位名人叫冯道)。这以后“道”便主要属于“道家”,“道教”。“道学”只沾点边。“讲道理”也简化为“讲理”了。
7.讲哲学也罢,讲思想也罢,有两套。一套是书本里的名家著作。另一套是书本里没有专著的普通人的思想。
8.《庄子》的达观显露出不得已。
《列子》的“自然”喷发出悲观气息。
《老子》是给特殊人讲的哲学。
《庄子》是给读书人讲的哲学。
《列子》是给平常人讲的哲学。
9.讲的什么,很重要。怎么讲的,同样重要。和别的国比较,中国方式中有几点更着重。一是对话,二是寓言,三是反讽(指东话西,正言若反)。
10.从文“体”说,《四书集注》是八股之源。从内容意义的对策文“心”说也是八股之祖。这篇八股文之义归于一句破题,中心是三个字“平天下”。
11.八股有特色。一是命题作文,二是对上说话,三是全部代言,四是体式固定。
12.八股就体式说,又可有四句。一语破的,二水分流,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这四句中:一是断案;二是阴阳对偶;三是结构,也是程序;四是腔调,或说节奏,亦即文“气”。
一行精华:
传统文化中不仅治国和治家相通,文武相通,而且政治和经济相通。
讲的什么,很重要。怎么讲的,同样重要。和别的国比较,中国方式中有几点更着重。一是对话,二是寓言,三是反讽。
触动,反思,改变:
从浩瀚的古代文献中能读出中华政治文化传承的脉络来,不愧能发出“书读完了”的感叹之大贤。在作者眼里,不仅仅能看到书本字面的意思,更能看透、看懂书背后隐藏着的故事脉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