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克木《书读完了》
金克木先生,小学毕业的大学教授,是通才,亦是专才。读书时,印象中知道金先生在北大图书馆当馆员,自学成才,很是佩服。读金先生的这篇《书读完了》,非常受用。我们这个时代的书籍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极易得到书,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我有一种深深的疲惫感。古人还只读中国人自己写的书,现在我们可以读到各个国家的译著和原著,是“书山之外还有书山”。
数一数金先生精通语言多达十种,涉及研究领域多达八种(统计不精确),令我辈惊叹。为何先生能有如此成就?先生保有好奇心,喜欢探索,爱寻根究底,开放的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的内驱力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深感才疏学浅,学一门外语离精通还差得远,无一门专业称得上内行。究其原因,金先生的《书读完了》醍醐灌顶,书读了一些,基础书却读得少。
为什么基础书周边的书读得多,而基础书读得少呢?
我寻思是因经典往往披着严肃的外衣,令我望而却步,及至年纪稍长,才恍然大悟。逝去的光阴已不可追,虽未到“秉烛夜行”的时候,仍有深深的紧迫感。经典因其底蕴深厚,的确读起来比一般书籍费精神费脑力,但论收获也不可同日而语。
叶圣陶先生在《文心》一书中也提到,不可只读中国哲学史,而不读哲学史经典著作《论语》、《老子》等,只读哲学史算不上读了中国哲学。他认为应先读经典原著,再读哲学史,看看专家是如何评议,如此读哲学史才起作用。大家们的读书方法英雄所见略同,给我指了一条光明大道。
金先生开了详细的书单,学西方文化,得读《圣经》和古希腊古罗马经典(如希腊神话);学西亚文化,得读《古兰经》;学西方哲学,得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狄德罗、培根、贝克莱、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学西方文学,得读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尔基和塞万提斯的著作;学中国文化,得读《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学中国历史,得读《史记》、《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学中国文学,得先读《昭明文选》。
书单有了,怎么读才能读得进去呢?
经典书单开出来了,我又直呼头痛,看起来都不是很好读的。金先生是个好医生,不仅开方子,还对病人心理掌握得入木三分,早知道你要大呼难读,就像病人生怕药苦。医生有时还是心理疏导员,于是再开一剂定心丸:除《易》、《老》和外国哲学书以外(即中国古书、文学历史书,外国文学,圣经,古兰经,希腊神话这些是可以读懂的),大半是十来岁孩子所能懂得的,其中不乏故事性和趣味性(的确像《庄子》《论语》有好些故事场景,历史书是故事大全,文学书是故事大王)。枯燥的部分可以滑过去(所谓枯燥的部分主要还是指偏向抽象思维,系作者哲学思想的部分,的确容易感到枯燥,且读不懂,比如孔子在论语中有些简单几句话,有注解,我却一下子还读不懂)。我国古人并不喜欢‘抽象思维’,说的道理常很切实,用语也往往有风趣,稍加注解即可阅读原文(的确大部分的内容借着注解,是可以看懂的)。一部书通读了,读通了,(看来先得至少读通一部书,读通和读完是两个概念,读通一部书大概不能只看这部书,还是得看看大家评注的不同版本及一些相关的经典书籍,比如史记要把韩兆琦和张大可评注的两个版本拿来对比读,这个功夫不可缺少)接下去越来越容易,并不那么可怕(读通了一部书,大概读经典的方法也掌握了几分,读其他经典就容易多了)。从前的孩子们就是这样读的。(金先生想说的应该是古时候那些读书人背了那么多经书,都是这样读过来的,古代读书人不止是读,还要背诵,当然他们是吟的,像我们现在这样死记硬背肯定背不下来,除了输入,古代读书人也有大量输出,所以读书不止输入,还要输出,写读书笔记,开读书讨论会,写成论文等都是输出。)
借着金先生这一小段文字,我总算明白了怎样读通一部书。首先,选一部书单中的经典著作,大略通读一遍;第二,找到权威的不同评注版本,对比阅读,读的时候要批注,记笔记,有疑问的要写下来,再去查考相关专家讲解的版本,或是直接请教专家;第三,读了之后,要输出,至少要写一篇读书笔记。这样一部书大略算是读通了,再去读第二本经典书。
金先生的书单给谁开的呢?人人都能如此读书吗?
大众文化都是倾向于通俗易懂的,所以金先生的书单也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从他所列书单和读书方法考察,这个书单应该是开给做学问研究和当老师的人的。古代读书人大部分是经济条件很好的人,学而优则仕,读书不是人人能够享有的权利,只为少数人所有。今天,书已经很容易买到了,尤其在中国,书真的很便宜。然而,普通民众读书的人并不多。很多家庭只要求孩子读书,父母自己并不读书。所以,要求人人读书必读经典,更是不可能的。但是,做老师的和做学问的,如果不读经典,上台要讲解基于经典之上的书,大概也只能讲个皮毛,不可能深入本质。无论中西,学问之理都是融会贯通的。不读经典,做不了学问,更教不了书中的道理。
初入阅读指导师之门,面对童书的璀璨星空,我也感到时间和精力不够用,金先生的《书读完了》如一场及时雨,浇醒了我,读童书也仍然有经典与非经典之分,不论是我,还是孩子,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我们应该列一个经典书单按部就班地读,而不是随意地被市场和潮流牵着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