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没有房子的人,工资刚够自己浪的职场新人,手机里最近也是接二连三的收到推送的房地产的信息,隔三差五还会收到某售楼处小哥哥小姐姐甜美的问候,让我错觉的以为自己是个快要买房子的人了。被迫着被新闻洗了脑:总觉得房价的冬天已经来临。但以专业的思想去思考,这不过是卖方市场的资本游戏,与我何有戚戚焉,这里想谈谈我自己对中国房价的看法,欢迎大家探讨。
关于房价的一点点看法观点一:房价真的会降吗?
中国的城市等级分明,各种优质资源几乎被北上广深+各省会城市瓜分殆尽,剩下的三四线及更低阶的小城市在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方面根本无法与其他一二线城市相提并论。另观国家及各城市的政策,可以明确,三四线的中小城市将是承载农村转移人口的重要场所。但当前经过几次的“调控”,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基本越过万元门槛,但反观作为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及未来居民的农民人均收入还处于低收入水平。以此而言,如何去接盘呢?当下的中国房事,最尴尬的莫过于三四线城市-----企业基础弱,工资待遇低留不住大学毕业生,基础设施差吸引不了一线城市的居民,房价高居不下刚需买不起。但是能人为的降低吗?不能!能放开不管,让市场决定吗?也不能。无论人为还是市场都不能让之降低,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当下政府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概念其实对于不同的城市的效果是不同的。对于一二线城市,是防止其再疯长,抑制市场乱序。对于三四线城市则更多的是防止房价陡然腰斩的兜底。其实无论开发商还是政府,都是在等待,等待现在买不起房子的刚需的钱包再次鼓起来。这样房价才有恢复的空间。所以未来的一段时间,无论那个城市的房价都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形。
关于房价的一点点看法观点二:房地产与二胎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
近期政府部门迫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趋势,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我想讲的时中国的老龄化真的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了吗?这个不得而知,短期内想靠提高生育率来降低老龄化或提高劳动人口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出台了延迟退休的政策,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其实是前任政府对中国人口形式误判的不救,但此举可以增加部分劳动人口,但对于人口素质要求较高的新兴产业而言杯水车薪。随着老年逐渐增加,然后渐渐去世,养育成本提高,加之人民生育意愿降低,中国总体人口势必会逐渐减少,所占据之房源也将逐渐进入交易(租赁/买卖)市场,此形势虽需要时间,但在总体结构上会部分影响房源的供给。
为什么会把生育和房价联系在一起呢?之间看似没有联系,其实之间有着非常密切且不可分割的联系,不然依国人“多子多福”的观念怎么可能不愿意生孩子呢?导致国人不愿意(更多的是不敢生)生的真正原因就是抚养成本太高。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结婚、买房子等都需要巨额资金,尤其是结婚买房子,更是吓退了许多家庭,现在在最偏远的农村地区也不再是“放羊生娃”的思想了。养育成本的居高不下也在逐步改变着国人“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思想。但反观我们的收入水平,两级分化严重,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进一步在拉大。但唯独在房价这件事上却如此和谐统一:一线城市有一线城市的房价,二线三线四线之涨幅也基本维持一线城市之水平。以前我们知道恩格尔系数表示生活水平,现在代替恩格尔系数的“房产系数”出现了。房价高企,深刻影响着国人的生育观念及退休政策,难道二者之间没有关系?二胎虽然已经放开,但现实是有生育意愿的家庭并不多,为何?房价之祸也。
关于房价的一点点看法观点三:房价:老百姓的痛
每每谈起房价,都会有两股势力:先前已经上车的既得利益者希望越涨越好,还未来得及上车或者像我这样压根买不起房子者倒希望降,再降,希望房价腰斩,不然永无上车之时机。但无论何种想法都不现实,中国经济对于房地产的依赖短时间内难以减弱。所以对于政府而言,现在即使想动这块奶酪,也是需思索再三。当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是中央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定位。由此定位,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租售同权”,“大力发展租赁市场”,各地产公司也纷纷发力房屋租赁市场。此举目的意在人民安居,但在不同的地方反而出现了不同的“插曲”,实则给予外人感受是“政府要赶人”,驱逐买不起房子的外来人。
近期深圳放缓了城中村的改造计划,此意明显,政府意识到了,如果真的把占比50%以上的工薪层赶出深圳,环境虽然优美了,交通也不再拥挤了,很多工作也将面临着瘫痪的字状态。城中村虽影响城市形象,但却可以给予刚来深圳的毕业生和普通工薪阶层以生活的空间,虽然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但深圳的发展依旧离不开广大的基层劳动者。很多时候我们提倡公平,但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世界也越来越不公平。但唯有自身努力才有可能让世界温柔以待,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在任何时候都没改变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