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手绘读书
每日分享(一百二十七)

每日分享(一百二十七)

作者: 冢虎欢喜哥 | 来源:发表于2022-11-02 06:00 被阅读0次

都说安全感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但这里面应该包括三层意思:第一是自己可以养活自己;第二是自己可以面对自己的孤独;第三是自己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

…………………………………………

什么叫信仰?四句话。

对大自然的心灵仰慕。

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心情。

对社会公正的内心追求。

对美好人生的情感寄托。

…………………………………………

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商业战场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种要素变幻莫测,在不确定的环境里,人的冒险精神是最稀有的资源,只知求稳必是死路一条。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认知圈、人脉圈、资源圈,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并在属于自己的优势圈里做投资,你就已经胜过大部分投资者了。

…………………………………………

人的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

但我们又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想要自由与快乐,就得拥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

成功人的思维是这样的:理论- 语言一思想-(语言)一感觉一行动。

先行动找到感觉,有了感觉后再总结归纳出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也就是常说,有些事不是谁NB谁干,而是谁干谁NB。

你NB,你干吗?如果不干,那就靠边站!

有很多事情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

普通人与成功人的人生轨迹是不同的,普通人:理论→思想→语言→感觉→行动。

谁最明显处于这种普通人的轨迹?

对照一下,我们读书是不是这样的?

在学校学了一大堆理论,说的头头是道,但就是行动的太少,结果很多人都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行动产生结果,你都不行动,哪里会有结果?

…………………………………………

很多时候,我们开始行动时会思考很多,担心这担心那,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总想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再出发。

可惜很多时候我们几乎永远也等不到那一天,因为人生每一段旅程都不同,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会在路上遇到什么,即便你准备的再好,也会遇到很多意外情况。

既然如此,何不早早上路?

遇到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就好,或许不知不觉就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想象一下:有一辆在夜间行驶的车子,大灯只能照亮前方一、两百尺的道路;但你可以从深圳连夜一路开到厦门,你只需要看得到前方两百尺的道路就可以了。

生命也是如此在我们前面展开,我们只要相信下面两百尺的路途是展开的,接下来的两百尺也会是展开的,那么你的生命就会一直展开下去。

不论你真正要的是什么,它最终都会带你到达目的地。

…………………………………………

再好的时机都比不上日积月累的付出。持续真心实意的付出是打动任何人的法宝。

“付出时机”的选择有一个前提:慎选付出对象。否则即便“时机”再对,只要选错对象,所有的付出都会徒劳无功。

我说“让自己处于付出模式”,不是对谁都付出,而是选择了付出的对象后,再让自己“处于付出模式”,千万别偏激和钻牛角尖。

持续真心实意的付出是打动任何人的法宝。

…………………………………………

袁世凯深知李莲英在宫中的显赫地位,为了巴结“李公公”可谓费尽心机。连续多年送贵重礼物,却从来不提要求,等李莲英派人来问,只回答仰慕公公为人,并无一事相求。

直至李莲英感觉无功受禄、如坐针毡时,才见面交结,最后竟成为拜把兄弟。由于礼制要求,当时大臣叩见皇上和太后时,都得俯首跪地。所以袁世凯和李莲英约定,他低头看李莲英的双脚,双脚叉开代表老佛爷很喜欢听这样的话,双脚并拢就表示太后不高兴了,不要再说。

通过这种方法,袁世凯当然就“应对无不称旨”。袁世凯后期也得到慈禧、荣禄等人的政治信任,成为他官运亨通的重要推手。

在戊戌变法前后,有一天慈禧召袁世凯在颐和园议事,袁世凯看到慈禧身后站着的李莲英不时在老佛爷耳边嘀嘀咕咕,对她影响很大,就知道这个李公公很重要。但是他不便直接去接触,就开始在李公公身上投资。怎么投呢?非常简单,逢年过节送点礼,再简单不过了。

开始李莲英也不知道,说也不大熟悉这个人,怎么会送礼呢?但是他也习惯了,因为巴结的人太多了。关键是袁世凯坚持若干年,不断地送,越送越大。终于有一天,李莲英觉得不安了,心想这人怎么送了好些年礼,而且越送越大,为何就是不提要办什么事呢?

于是他就老想见袁世凯,心想见了以后,帮着办件事,这事就算平了。但袁就是不见,说没有什么事,只是对公公表示敬意。这时间越长,李莲英就越不安,就觉得一定得帮袁世凯办事,但越这样,袁世凯就越不提办事的事。时间耗了很久。

终于有一天,袁世凯主动通过人来约,要跟李莲英见面,李莲英特高兴,说终于能见,见了就把事给平了,把这么多年欠的人情给还了,而且想,估计是个棘手的大事了。

袁世凯约的时候,手下人都不解,都说,那么如日中天的大总管李莲英,咱跟他也没什么往来,咱能约出来吗?袁世凯很自信,就吩咐手下去传话,几点几时在哪儿见面。下边的人说,那不行吧?袁世凯说:“你别管,肯定行,就这么办。”李莲英一听袁世凯约见,心头既不安又高兴:憋这么多年了,赶紧得见。见了以后,以为肯定有大事,结果没想到,袁世凯又给了20万的银票,意思就是这银票是管这次帮忙,前面的人情你还欠着。

李莲英收了这个银票后问:“大人有什么事情吗?”

袁世凯说:“很简单,下官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想请公公费心,在宫里散布点消息。在富县造个谣。”

造什么谣呢?造袁世凯政敌的谣。具体就是印一份假的报纸给慈禧看(那时候宫廷里有一份报纸,专门给皇上看的,叫《邸报》),在这份作假的报纸上造谣说袁的政敌要干坏事。

这活看似简单,其实一般人还干不了。而这对李莲英太容易了,不就放个小话,然后拿一张假报纸嘛!反正每天这些报纸就是给老佛爷一个人看的,外面也没发行量,偷梁换柱拿着给看一下不就完了。

后来李莲英就用这种办法,借慈禧之手帮助袁世凯把政敌给扳倒了。所以投资于人这件事情,时间越长、越隐蔽,回报就越高。

…………………………………………

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持续不断、不厌其烦地努力。

现在看来似乎摇不可及,但是不要怀疑,每天持续地努力,累积下来,一定可以达到。

记住,即使是最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一点一滴、微不足道的事情累积起来的。

长远的成功没有快捷方式。

…………………………………………

创业的老板总是在抱怨,今年生意难做啊。

企业员工也总是在抱怨,业绩不好干啊。

有家庭的人也是在抱怨,生活过的难、过的苦啊。

自由职业的人也在抱怨,接不到单啊。

殊不知,为什么同个岗位为什么还有比你做得好呢?

世界在改变,市场在变化,一切都在变;变是唯一不变的东西。

改变自己,做一个被需要的人,也许结果会不太一样。

…………………………………………

所谓工作,首先就是一个能量交换的过程,只有活的生命有机体,才有能力去主动寻找并获取能量,维系自己的生存和繁衍。

在这个工作的过程里,原本混乱的、不同的物质借助能源集合在一起,构成了新的生命活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分享(一百二十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hd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