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来向我诉苦——
自己两岁的女儿开始变得越来越“霸道”,她的玩具不许其他小朋友碰,吃饭要按自己的喜好先吃肉后吃菜,就连穿衣服也要自己选,喜欢才肯穿,不喜欢的就算穿上了,也要脱下来……
为此,她和老公都很头疼,每次想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思来做时,孩子都像只倔强的小牛,和大人对着干。当父母忍无可忍的训斥时,她就会大哭大闹,有时还会做出打人的行为。
其实,两岁的孩子出现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都是天性所致。那针对孩子这些行为,作为父母的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去引导呢?下面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01 你家孩子是否也有这些行为?
1.发脾气时带有攻击性
我们通常会看到许多两岁左右的孩子,一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情,就会发脾时打人或者咬人。
比如,和小朋友一起玩,会因为抢玩具而对其他小朋友大打出手。
2.都是自己的,不愿去分享
两岁的孩子通常会认为身边的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不喜欢别人触碰自己的东西,不愿去分享给其他人。
一旦有人触碰到她的东西或父母让她去分享,她肯定会哭闹着,执拗的不允许别人这么做。
02.孩子的一切表现只是天性使然
其实,对于孩子有攻击行为和不愿分享的现象,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因为这些表现对于这个年段的孩子来说都是常见的。
尽管如此,当我们对待孩子打人或咬人的行为时,总会感觉是自己之前没有做好,自己是个糟糕的父母。 因此会对该去惩罚自己还是孩子感到疑惑,充满无力感,无法及时应对孩子的攻击行为。
长期这样下去,孩子的攻击性会越来越强。
其实, 一个孩子的攻击性的强弱与性格有关,也可能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我们要知道的是,这种行为并不会一直继续下去。
而对于孩子不愿分享这件事,我们更不必担心了。孩子会有这种行为,只是因为他们有领地意识,认为自己面前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
如果自己的领地被人闯入,他们就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会感到痛苦。当他们越是不哭,就越容易爆发出攻击性。因此让她们分享自然成了一件难事。
03.孩子的行为“有药可救”
看到这,你就会问了,针对这些情况,那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呢?答案是肯定的:有!
其实,对待攻击性较强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做:
1.父母要第一时间内不带任何个人情绪的将实施攻击的孩子带离现场;
2.用5个字形容以内单位话告诉孩子,无论什么行为,只要伤害到逼人,就都是不允许的。比如,我们可以说“不许打人”这样的话。
3.将孩子单独带离至少5分钟,让他离开骚动的人群或远离事件本身。
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间,让孩子坐椅子或地板上,不要抱着他。如果孩子哭了,停止哭泣之前不要让他回到之前的人群中去。
4.重新让孩子回到人群或事件现场之前,俯下身来,要和孩子同高,再嘱咐一遍“不许打人”。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以上办法,也并不适应于所有的孩子,有些孩子没有办法在学步期就做到不去伤害其他小朋友。
因此,我们在尽可能的管教下,要多给她们一些时间,总有一日她们会停止这种攻击行为的。
而对于孩子有领地意识,不喜欢分享的行为,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去教导她们。
由于孩子的分享能力是分阶段形成的,首先,他们要学会怎么和其他小朋友共处还能相安无事的玩耍;其次,要学会怎么轮流完成任务;最后,是要能在没有大人提醒的情况下主动分享东西。
所以,在孩子孩子还处于婴儿期或学步期时,我们就要将分享的种子植入到他们的心田。
比如,可以和她们玩“拿起和放下”的游戏,拿起一样东西和孩子传来传去,教给她们“轮流”这一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和孩子轮流拼图、轮流翻书或轮流搭积木,从而强化轮流做事的概念。
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交换东西,同时进行情景教学。比如,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把我的果汁分给你,你愿意把你的饼干分给我一块吗?”
如此的锻炼宝宝,会让他们尽快的学会分享。
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们有时,要坚持让孩子学会分享,但帮助孩子克服此类问题时,我们还要遵循一个原则——最后的处理结果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觉得自己输了。
比如,在孩子愿意和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前,必须肯定孩子对自己的玩具的所有权。
如果有孩子来家中做客时,你可以让孩子选出一些自己爱不释手、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的玩具先收起来,并告诉孩子,希望他能把留下的所有玩具都和小朋友们分享。
如此一来,既为孩子提供了保障,也让分享的过程变得更加顺利。
两岁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出现的问题大多都是正常的表现,作为父母的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心。
我们只需要摆正态度,正视孩子的问题,坚定且温柔的去引导,就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