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和几位007战友共读《这样读书就对了》,下意识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读书学习状态,似乎找到一点点为何总是看过了读过了就不记得了缘由。且不说成人学习的三大障碍,单单就读书的思维模式而言,我发现自己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看内容、记笔记、然后忘记……于是,我好像就连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做好。
浮躁的学习状态
我一直以来的学习状态:
——看到感兴趣的立刻加关注、放进收藏夹,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被关键词冲击加了无数的群,但是发现群消息是一种干扰后就好几天不再看。朋友一直好奇:你怎么总是有2000多条消息都不看啊?
——看了一本书,抄了很多学习笔记,但是过上三五天,想要再来回顾书中讲了啥的时候,完全答不上来。
我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一个总是争分夺秒地在听课、读书、爱学习的好孩子。但是看了很多,学了很多,我内心却异常空虚,因为到用的时候我常常无法准确表达,不只一次因为说不清楚,产生了误解,不知道挨了多少上司的熊,吃了多少哑巴亏。
静下来的时候,我开始质疑自己为什么要学,究竟学到了什么,我还要不要继续学,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内心另一个自己一直在用微弱的声音说“放弃”。我把自己的这种状态称为“叶公好龙”式学习,表面很用功,实际没有任何用处。
输入是为了准确地输出
那天跟孩子聊天,说起什么是语文,想到一个自以为不错的解释: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我们学会表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文字、演讲、或者仅仅是说话;使用议论、说明、记叙、诗歌、寓言故事、或者是古人的文言等形式。准确地表达依赖于有效的输入,所见所闻要经过所思,吸收为自己的,才能准确输出。
我之所以总感觉学习没有所获,读书与应用脱节,表达时总也说不明白,用拆书帮的理论解释:我始终处于初级学习者阶段,哪怕有详细完整的笔记,也只是把知识点从书上搬到了笔记本上而已——典型的传统教育生产出来的考试型宝宝,考试结束所有东西完全还给老师,还给书本。
真正的读书和学习都是要有思考的,学以致用亦或是用以致学,最终都需要体现在“用”。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教会别人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为了保持在原地都要不断奔跑的时代,想要应对这个加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能仅仅再依靠一技之长,也不能再有依靠某一单位或是在体制内呆一辈子的希冀,学习成为一件必须必的事情。
学习者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柯维(《高效人士能的七个习惯》)这样的学习促动者。——《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帮我们建立的从学到用的有效途径。
第一,自己拆书——便签读书法,从书中拆解出“I”(知识本身)、“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A2”(以后我怎样用),可以帮助我们从初学者成为高级学习者。
第二,一群人拆书——拆书帮现场学习,从高级学习者成为学习促动者,拆书家。
第三,一群人持续地拆书——拆书帮俱乐部,持续系统地技能提升。
拆书的过程将会是有效学习的过程,具体的如何运作这三个步骤,待进一步学习后来复盘,拆解。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