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为的父母,有为的孩子”

“无为的父母,有为的孩子”

作者: 一花一人一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23:53 被阅读0次
    “心理学上指出,孩子3岁之前,心理上与妈妈是一个共生体。虽然在出生的那一刻孩子与妈妈的身体分离了,但心理脐带却要在3岁左右才能被剪断,而拥抱,是最直接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的行为方式。”

        道家“鼻祖”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通过减少个人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以达到自我实现的愿景。

      我们将这种做法应用在亲子教育中,“无为而治”即可释义为将原先采取控制、打压、紧张方式的亲子教育调整为以一种给予、尊重、被允许犯错的对待方式,用看似“无为”的措施达到真正“有为”的正确引导。

    (一)

          0~1岁的婴儿通过妈妈的哺乳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感,他们通过口腔的味觉来感知这个陌生的世界。在婴儿的精神世界里,与母亲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初来乍到在新世界的婴儿,恐惧、焦虑、不适感让他们处在一个极度敏感的环境中。

          妈妈通过哺乳、抚触和清洁身体的方式驱除走婴儿的不安全感,才得以满足婴儿各种本能的心理需求。婴儿期宝宝的内心世界中尚未能区分开你和我的关系,如果孩子在饥饿的时候等不到母亲的立刻满足,婴儿就会体验到“我不是万能了的”感受,慢慢的发现饥饿的时候想要的东西是从另外一个人才能给予的,失望感与挫败感也便接踵而至了。

        妈妈们可千万不要小瞧了这种母亲与婴儿之间二元关系中频繁地、极具感情的交互作用,因为正是在这种察觉不到的关系中婴儿的信任感才能形成下来。比如说:当妈妈们细心、适度、稳定的呵护婴儿的时候,婴儿还会以不知缘由的嗷嗷大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吗?试想如果妈妈们对婴儿寒冷、饥饿时的感受不予关注,或者还有那种神经质的妈妈不停的在检查宝宝的尿布是否尿湿及频繁的哺乳孩子这样的过度关注。那么敏感的婴儿就会通过母亲的这类非言语行为体验到紧张、焦虑的情绪,母亲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适度、稳定的恰当给予去防止孩子出现吃饱了也在哭、抱着也会哭的现象。

    (二)

        通常1岁左右的孩子要开始接受大小便训练了,伴随着孩子身体各项机能的建立,肛门括约肌的发达使得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我们多数父母过分忧虑孩子屁股会不会变红、会不会不舒服呀,于是就替孩子被动选择了本应该他自己去完成的事情,才会出现一个小时问宝宝N次要不要去拉粑粑这样让孩子焦虑的事情。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孩子的大便于他而言也有着其他重要的意义,有趣的是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大便是贡献给环境的“礼物”,父母要允许那些貌似荒唐却合乎情理的做法发生,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就正确引导孩子大便的习惯吧。

    (三)

        大多数家长们发现2-4岁孩子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父母们会常常听到孩子对大人说:“不,我的,不给你”之类的话,会捣乱故意弄坏东西、甚至我们用正常人的思维也搞不懂这个熊孩子居然做出拿着吃饭的碗去撒尿的事情。

        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会观察环境、探索未知、摆弄玩具了。这是因为孩子感受到自己能影响到人群和环境了,便开始行使自己的控制权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二元关系开始慢慢解体,我们做父母的,可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让孩子莫名其妙的挨了打受了骂。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应该透过孩子的行为抓住孩子本质的心理需求才能给予孩子被尊重的特权。

    (四)

        4~6岁年龄段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对父母异性(比如:儿子对妈妈 女儿对爸爸)有更多的亲密感,对同性的父母亲却产生排斥感。值得强调的是,孩子五岁左右的时候是建立性别观念的关键时期,如果你不想你的儿子变得“娘娘腔”,不想女儿变得像个男孩子一般顽皮贪玩。就给她上一堂关于性别区分的课堂吧!千万不要因为羞于启齿或者觉得不重要就忽视了孩子对这方面的好奇心。相反的是,越压制孩子,他就越想触碰,藏着藏着的事情说不定将来青春期就会变成让父母头疼不已的隐患。

        这一时期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引导孩子,具体做法是让女孩子认同母亲,男孩子认同父亲,让孩子按照父亲或母亲的样子行事。让孩子清楚的知道爸爸妈妈的不同性别,避免孩子找不到模仿的样子而变成了不应该属于他们性别的行为方式。

    (五)

          6-7岁属于孩子最安静的时期,孩子们开始步入学前班一年级,学习、受教育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活动。孩子对父母、兄弟姐妹的兴趣减少,转而对动物、运动、自然界的好奇心增加。这是因为孩子自我的状态更加完备,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喜好和兴趣逐渐固定,并清楚的知道自己喜好什么、厌恶什么。

          当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看着周围的孩子学各种兴趣班,问都不问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就给孩子决定好了她必须喜欢什么。其实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她们无忧无虑的尽情玩耍,等孩子玩耍的兴趣被满足了,到真正接受教育的时期,孩子才能更专注的接受知识的熏陶。

        “无为而治”思想的智慧在于,接纳孩子的各类情绪,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正确引导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合乎孩子成长的规律中把握孩子在某一特定时期应该培养的品德,接纳不完美才能更完美,“无为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为的”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为的父母,有为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ob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