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话到嘴边却说错,有个什么观点转眼就忘掉,明明知道的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偏偏想不起来,可考试一过,又突然记起来。。。。。。这些情况在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舌尖现象”也叫TOT现象。

舌尖现象
“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 phenomenon)”,简称TOT,是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这种抑制来自于多方面,比如对有关事物的其他部分特征的回忆掩盖了所要回忆的那部分特征,又比如回忆时的情境因素以及自身情绪因素的干扰等等。而消除了抑制,如经他人提示、离开回忆困难时的情境、消除紧张情绪等,舌尖现象往往就会消失。 很多考生在考试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些平时很简单、很熟悉的字、单词或公式等话到嘴边就是无法记起,考试过后却突然忆起。心理学上称这种特殊现象为记忆的“舌尖现象”,意思是回忆的内容到了舌尖,只差一点,就是无法忆起。

这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答案就在嘴边,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却没有办法把它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比如当你回忆小学时同桌的姓名或者很久以前穿过的衣服的颜色时,便可能经历如下的体验/它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舌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有时遇见很熟悉的朋友,却怎么也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1]
成因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记忆活动包括编码、储存、检索和解码过程。在记忆过程中,人体的大脑像电脑一样,先将各种外界学习材料自动编成形码、声码和意码,然后,再将这三种码分别放到大脑组织中不同的部位去储存。当我们需要回忆时,大脑便将这三种码分别从不同的部位检索出,解码后再联结出原来的形象、名称和意义。记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记忆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在检索过程中,形、声、意码中某一种码无法检索出或三者检索后无法联结,记忆中的物体就会变成“缺胳膊”或“少大腿”,差这么一点点,就形成了“舌尖现象”。 [2]

“舌尖现象”仅是记忆的一种特殊现象,不属病态,无须为此担心。 [3]
克服妙招
形成知识网
关键在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多感官记忆,采取及时复习、分散复习、系统复习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
保持冷静
无论平时学习多么认真,总会有些地方学得不是很扎实,特别是处在紧张的考试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舌尖现象,这时要保持冷静、放松,可以想一想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
努力回忆
如果过一段时间还不能想出答案来,就要努力回忆面临的问题与以往所学的哪些课程、所记的哪些笔记及练习题有关,从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线索。
转移注意力
如果还是不能记起来,就应暂时放下这道题,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题目上,以免耽误太多的时间,也许过一会就能找出答案,更有可能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而茅塞顿开。
参考文献:
1.舌尖现象的研究进展 .
2. 为什么会出现“舌尖现象”?——TOT现象发生机制之争
3. 言语产生中的舌尖现象研究综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