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起来读书》
胡言乱语‖由莎士比亚戏剧想起

胡言乱语‖由莎士比亚戏剧想起

作者: 陋见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06:51 被阅读0次

《暴风雨》

我不禁想到,人的感情真的那么容易被消费掉吗?

面对“杀身”之仇,普洛斯彼罗真的能够坦然一笑?这个故事好像是装着喜剧的幌子贩卖冤家宜解不宜结的社会理念。当然,普洛斯彼罗的宽容大度确实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地方,但是宽容有度,宽容也要有理,能够让我们信服,而不是讲一个神话教育世人。

丑怪在文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仲夏夜之梦》

一夜梦醒一夜,有情人终成眷属

现实和浪漫交织中是大团圆结局。法律扶植的父权遏制着自由爱情的发展,小仙子们的“错误”反而成全了两对真情男女。不管是莎士比亚的时代,还是当下生活,这都有着现实意义。自由爱情是一种思想观念,但是,在这种思想观念推动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同时代的阻力。当时的“法律”不正是现在“车子、票子、房子”的代名词。一夜梦醒一梦,哪里来的小仙子?

赫米亚的高尚辩称依旧打不动冷酷的伊古斯,宁愿让女儿去死。可是,最后为什么伊古斯又同意了女儿嫁给拉山德?仅仅是以为迪米特律斯不娶自己女儿。这不是有些可笑吗?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要娶,就以“性命”逼嫁。

戏剧的特点就在于“巧合”,无巧不成书。但是,凡利刃都可能会被变成双刃剑,巧合太多,就成了为戏剧而巧合

驴头成了戏谑

《冬天的故事》

嫉妒使人盲目

笑点:气质是先天养成的。王后的女儿生下来就是天生丽质,高贵典雅。这真的是太可笑了。一个被牧羊人养大的公主,竟然不染凡尘。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是怎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只是小概率事件。国王和王子都是空职不用干活。这俩倒好国家的事不用管了,窜到乡下来玩“捉迷藏”,奇怪的是儿子还认不出老子。王后没死的消息怎么瞒住的?

《无事生非》

一场闹剧

没事找事倒也可能促成一件好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些贵族文化,比方说决斗,这是贵族维护自身尊严的一种方式,足以看出西方人民对于自身尊严的看重。当然,误解下的婚前羞辱更是西方观念的一种延伸。亲王和克劳迪奥误解了希罗是个不知羞耻的女子,毅然决然的和总督恩断义绝,不在来往。这种“连坐”式的交友方式不正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反观,总督误解女儿之后,也是选择一刀两断,足以显示人们捍卫名誉的决心。西方文化里,一旦误会解除,大家都会选择一笑泯恩仇,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皆大欢喜》

各得其乐方能皆大欢喜。

莎士比亚为世人造了一个梦,皆大欢喜。人活一世,总希望十全十美,但是多少心酸几人知。若不是仅仅放逐了公爵,不会皆大欢喜。若不是把公爵的独生女儿留在宫中也可能皆大欢喜。甚至忠仆的劝告也必不可少,所有的不圆满最终凑成了大团圆。佛曰:众生皆苦,万物皆有定数。人不可能的期望,总要有所寄托。莎士比亚把人对于美好的追求刻画了出来,它不是细致末节,而是造出一个众生皆大欢喜的梦。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归宿,满足了当下的期许。不管以后的日子怎么样,总有这样一个瞬间皆大欢喜。

这是你的梦,我的梦,更是大家的梦!

《维洛那二绅士》

我竟无语凝噎!

为了喜剧效果,友情、爱情都成了一种戏谑。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真的和我们不同,他们的情感变化真的会让你感到绝望。东方人主要讲的是伦理道德,而西方更看中的是自由和尊严。倒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在爱情和友情之中,西方却过于感性。爱情就像一阵龙卷风,来的快,去的也快。不管怎么说吧,都是文化导致的一种现象,我无言以对。

《威尼斯商人》

商人的文字游戏

为什么这种奸诈之徒都要是犹太人的锅?不管怎么说吧,夏洛克的角色总不讨喜,而安东尼奥德善良却让我们揪心不已。同是商人,商人不是趋利避害的代表吗?为什么安东尼奥反而为了他人差点把自己的性命给搭进去?每个人都有着自私的一面,夏洛克放高利息谋求利益,放在当下也是普遍存在的,即便不合法。但是,安东尼奥过于神化的品质,令我惊叹不已。他总是对夏洛克的高利贷和刻薄的交易严加斥责,这不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变相的侮辱吗?试想一个人的尊严总是遭到别人的践踏,总有一天会在沉默中爆发。于是,才有了接下来的“割肉”契约,我觉得也是可以说的过去的。

从实际情况出发,安东尼奥这种自杀式的“助人为乐”不仅仅助长了小人的气焰,而且可能导致自身的灭亡。

《辛白林》

起源于迂回式的谋权篡位,反而赢回合法的继位者。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门当户对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辛白林听说她女儿不顾他高贵的尊严竟然嫁给一介贫民,他不禁愤怒异常。从此也可以看出“门第”观念深入人心。如果,不是这种观念的束缚,那么可能这对有情人不会经历重重磨难,就能走向团圆。当然,自由恋爱是值得提倡,但是,这种门当户对的意识早就深刻的印入人心。人们牢记的都是灰姑娘嫁给了王子,难道,王子和公主的婚姻不是美好的吗?人们向往自由却无妄不在枷锁之中,莎士比亚正是借美梦来呼唤自由。

《李尔王》

上苍向世人充分的展现了孝顺女儿的光辉之后,又在她年轻的时候就把这个天真无邪的姑娘收了回去。

李尔王不正是我们评判感情的标准吗?他用女儿们的言语来判断对自己的爱,这是多麽可笑的评判方式。但是,就是这种愚弄世人的方式,至今依旧存在。对于人物的评价,我们更多的都是从这个人的言语入手,没有人想要浪费时间去了解一个真实的“他”。对于大多数的人际交往,更多的取决于言语的表达,因此花言巧语者便有了一席之地。只有吃了感情的苦才能知道言语的美好点缀之下是不是蓬蒿?试想,李尔王和自己的女儿们都有着这样的隔阂,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大地也是如此。

悲剧在于美好的毁灭激起读者心中的失落。孝顺的小女儿种下了善的因,只希望每个读者心中都能留下善的果。

《麦克白》

幽冥的使者总在一些小事情上说出一点实情,驱使着我们去干一些有着严重后果的事情来。

《俄狄浦斯》中的预言留下了人性和兽性的思考;那么《麦克白》不就是揭露人性的脆弱不堪。预言驱使着我们去做一些以为有力的事情,心甘情愿地走向神的陷阱,走向毁灭。人像是“神”手中的傀儡戏,被预言的利益驱使着前行,没有自由,只有无穷的黑暗。这不在是一个人性到兽性的挣扎,更像是人性的劣根(奴性)在麦克白身上集中爆发。麦克白的生命成为了“预言”的践行者,顺从预言的他获得“自信”和“魄力”,一往无前。一旦忤逆预言,无穷的罪恶感和恐惧席然而来,打破了他内心的防线。也许,这就是奴性。人借助神的诰命充实内心的匮乏,君权神授的旨意道出了人为神仆的命运。也许,你希望自由,但是追求自由的路上,不是先套上“神”的枷锁。

《终成眷属》

爱的卑微

我是你最顺从的仆人,会以真诚的侍奉来弥补你的遗弃。海丽娜真的是爱的过于卑微了,让我不得不怀疑莎士比亚对女性的否定。一个自爱的人才值得被爱。海丽娜用践踏自己尊严的方式来谋求别人的爱,甚至可以说是取悦。她把自己活生生的当成了男性的附属品,尽管有着对于爱的追求,但是采取的方式却有些卑微。人常说低到尘埃,芳香自来。可是感情的事真的可以依靠单方面的付出吗?感情是相互给予的,而不是一个人的单相思。我觉得海丽娜这类形象的产生,是因为作者根据他们的人生愿望和道德标准,用男权建构起来的一个情爱乌托邦。这和中国传统戏剧《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有着雷同的女性社会地位折射。

越赞美失去的越觉得失去的可贵

《驯悍记》

比恐惧更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驯服悍妇的最佳方式就是比悍妇更加强硬。

驯悍记的真实性我们没有办法考证,但是,它反应的社会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是什么将悍妇变成了贤妻的代表?在我看来,人所有的暴怒都源自于自身的懦弱,希望通过剽悍的行动来隐藏内心的弱小。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悍妇通过这种泼辣的行为告诉别人:自己不是好惹的。当然,正是因此,驯悍的过程才会轻而易举。因为,以爱和保护的名义取得了悍妇的信任,悍妇也就不用再需要伪装,自然也就温顺了。

《第十二夜》

女扮男装

两女一男的戏码怎么也合不来西方的口味,这不是中国传统戏剧“两美一夫”的价值观。西方戏剧对于爱情的描写,成全的只是一对,他们的文化也就决定了《第十二夜》的西巴斯辛将在暴风雨中死里逃生。因为,三个人形成了一组“三角恋”,还是畸形的那种,必须有人出现打破这种僵局,故事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但是,如果放在中国,那么这就很可能是一妻一妾的套路。文化无国界是文化交流无国界,文化差异是有国界的,而且不可打破。

《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祝化蝶走了,留下了千古佳话

爱情是什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有人说,爱情永远让人猝不及防,可能是日久生情之后的猛然察觉,也有可能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属于后者,一旦爱上,什么家族恩怨全都抛掷脑后。好像他们的生命就是为了好好爱一场,炽热而奔放,透出生命的光亮。按照现代的说法,他们属于那种闪婚式的激情作祟,可是当罗密欧喝了毒药,朱丽叶真正演绎出了一句:“君死妾岂敢偷生”对爱情的坚守。如此纯粹,又是如此热烈,试问我们多久没有爱了?

相关文章

  • 胡言乱语‖由莎士比亚戏剧想起

    《暴风雨》 我不禁想到,人的感情真的那么容易被消费掉吗? 面对“杀身”之仇,普洛斯彼罗真的能够坦然一笑?这个故事好...

  • 你在看镜子,还是镜子里的人在看你?

    今天想借由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来谈一些命题(其实并没有,只是最后提了一下,莎士比亚的戏剧貌似经常出现精神和肉体的...

  • 绛语录

    1.莎士比亚的戏剧如果由十分平庸的剧作者编写,仍由演出莎士比亚戏剧的原班演员表演,舞台之可以同样成功。那么,又何需...

  • 熊逸:莎士比亚的著作权悬疑

    说:这戏剧院的莎老板和总数接近四十部的莎士比亚戏剧之间的有什么关系。换言之,就是无法确定威廉·莎士比亚就是莎士比亚...

  • 莎士比亚戏剧选

    莎士比亚戏剧选 威廉.莎士比亚著 没看书也是知道哈姆雷特和茱丽叶的,之所以不看是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看了也...

  • 野心害人

    最近在听关于莎士比亚戏剧的课,课程里分析了很多部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今天介绍的是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 这部悲...

  • 当“法律”来敲门

    一、为什么选择《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而不是原著 这周读书会分享的主题是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之所以读故事集而不是戏剧...

  • 蜷川幸雄《千刃千眼》

    日本著名戏剧导演蜷川幸雄,当代戏剧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导演作品由古希腊、莎士比亚以及日本当代青年文本组成。蜷川幸雄...

  • Stratford戏剧节|加拿大

    距离多伦多车程两小时的Stratford小镇,来看加拿大最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节。说是莎士比亚戏剧节,其实剧目和莎翁...

  •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2018.6.14晚19:30于新心分享活动室进行对西方文学的思考与探讨,这一期的主题是研究莎士比亚的戏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胡言乱语‖由莎士比亚戏剧想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vr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