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周六书香澜梦的评文活动时间。今天点评的文章《尘南事》https://www.jianshu.com/p/54ab1ba2adc1,作者:白铁无辜。
在评文之前,魏老师先给我们划了一些写小说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今日主要切入点是关于小说的主题与细节(下面文字大部分节选自今日魏老师群内分享内容):
爱情、亲情、友情这就是永恒的主题。作家鲁敏说:主题其实是恒定的,一代又一代作家前赴后继中,永远在写着这些千古而倏忽的事情。她说的恒定,就是永恒。而那些永恒的主题,就像墙上的钉子。
而写小说就是要往这些钉子上挂上包袱。包袱是什么,就是围绕着主题的故事情节。是读者读小说时直观的感受,以及从字里行间所读的故事的细节。大部分读者都是并没想这是什么主题,但是读了这些包袱却能感受到钉子的力量。
所以魏老师说:我们欣赏文学作品,不是欣赏主题,关注点不是钉子。我们关注的是包袱。包袱就是故事情节,就是故事中的人物,是作者通过当下的人物对无数作家表达过的主题的个性化的解读。
所以要写好小说,我们首先就要善于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取景,构图。知道要留下,什么要去掉。从细微处找到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描写。
“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数不清的作家都在写。写所谓永恒的主题,其实就是陈旧的主题,为什么总是能够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或者创作激情呢?奥妙就在于我们读到的是“这一个”,是跟别人有相同之处却又完全不同的这一个。”
这一个人物的刻画成功,就决定了作品是否成功。划重点:既然所有的主题都是别人写过的,文学创作,尤其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小说,永远都不要考虑什么主题,讲好“这个”故事,写活“这个”人,让这个人有血有肉、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就意味着你成功了。你在同样一颗钉子上,挂上了一个小小的,却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包袱。假如白铁无辜这个故事成立,他就成功地在钉子上挂上了《尘南事》这个自己的包袱。
在爱情的钉子上,挂上杨作和许玲。当你受到某个事物的触动,灵感来了,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你最熟悉的人物,让他进入这个故事。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杨作和许玲互相心疼的点在哪里,这两个人物的独特之处在何处。
尤其是作者,你必须明白两个人物的独特之处
必须完全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
他为什么会发火,而不是微微一笑?
她为什么不赶紧解释,而是选择了出走?
我想强调的是,真正的爱情在于日常,没有那么多哭哭啼啼,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没有那么多要死要活。真正复杂的是人性,是微妙的心理变化。真正的爱情甚至也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情形下出轨,出轨之后悔恨不已。真正的爱情并不排除对美女帅哥的意淫,双方却因为爱牢牢地守住底线。
人无完人,我们爱的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鲁敏说:
面对同样的复杂世情,同样平淡的市井日月,一个写作者的高下,肯定不在于武装上最先进的镜头,不在于气喘吁吁地去跟现实赛跑,最起码不仅仅是这样,那样弄出来的包袱可能真不咋的。文学之魅的奥秘同样在于“取景”。这个取景器是你所独有的,不同于别人的眼睛,也不同于先进的放大器,并且要胜出新闻、社论、电视剧或微博微信,它核心部分所认领所介入的,正是肉眼所不及的、工具所不及的非物质部分。我相信每一位写作者都持有一个秘密的取景器在虚构或非虚构,在对世界进行剥离与萃取,这一取景器的层次、远近、构图、核心焦点、曝光参照、光圈系数,正是一个作家的眼光与气象所在,并最终生成和决定了他最终编织出的那只包袱,它将以什么样的结构、比例、内容、质地,去悬挂到那些完全公开的、几乎是透明的钉子上去。
魏老师划重点:作者要具备不同于别人的眼睛。对事物的见解要胜出新闻、社论、电视剧或微博微信。
我们的作者往往“看”到的是新闻,电视,爽文上的东西,却为“自己的”想象力而沉醉。他们不知道那些东西是公式化,概念化的“生活”,或者说他们对生活的本质视而不见,什么也没看到。
后面就开始了正式评文。正式对文章的剖析可以对比《尘南事》作者评文前和评文修改后的文章对比着看,会有更好的收获。总之,文章人物的刻画要符合前后逻辑。要有铺垫,就这篇文章,很多人读了开始都会觉得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破裂问题严重,为啥后面就冰释前嫌和好如初。反思自己,在写文章是就是为了写而写,没有仔细地琢磨人物的性格和所做的事,是否相符。很多时候读一下自己所描写的细节,很容易得出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而自己像要刻画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两者是否冲突。很多时候为了写而写,其结果往往会相反。
所以多观察生活,多记录日常的细节。从这些细节总结人物的性格。这样才能不断地从日常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