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字是看完《don't make me think》这本书后,想做到学以致用,边体验Web边记录的想法。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人对产品和他人工作始终抱有敬畏之心,我的这些想法非常粗浅,如有不妥之处请包涵指正,也希望与各位多交流学习。
一、豆瓣站内搜索体验
豆瓣首页的搜索位于首页的偏右上角,搜索框内有“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人...”提示语,并且鼠标移到索框上时会出现“搜索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人..."的弹框文字提醒。这点省去了让用户思考的步骤,用起来很流畅。
豆瓣读书、电影、音乐、阅读四个频道的搜索框较首页搜索框有所变大,并调整到正中间位置;这四个频道的搜索框内有关键字提示语,与首页搜索不同的是省去了鼠标移上去的弹框文字提醒,增加了搜索标签按钮的交互。这四个频道突出搜索功能,可能是有不少比例的用户目的性很强,到达这四个页面后采取先搜索的操作,豆瓣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突出了搜索功能。
豆瓣同城、小组两个频道的搜索与首页的搜索基本一致,为什么会没有突出同城、小组频道的搜索?因为一进入同城频道首页就定位到了用户所在的城市,这个城市的活动信息一览无遗,用户可以先浏览不急于搜索;豆瓣小组是要先加入感兴趣的小组,浏览已加入相关小组的信息即可,相比于读书、电影、音乐、阅读四个频道用户对搜索需求没有那么高。
二、微博站内搜索体验
微博的搜索框比较大紧挨着微博logo,且搜索框内有大数据生成的热搜词汇提醒,我猜测微博这样突出搜索并有热词提醒跟微博自身有较强的媒体属性有关。
微博搜索框内的标签按钮,鼠标移上去有弹框提醒,用来提醒用户可以鼠标点击搜索。
三、简书站内搜索体验
简书的搜索和这个网站的风格一致,简洁有设计感。经过一番体验,总体上非常好,但有两处存在疑惑。
搜索结果页对没有搜到的结果反馈不明显。如在专题下搜索:镇雷、䲠䲡;搜索结果页一大片空白,不熟悉的用户可能会认为网页没有跳转,断网了,心生疑问;细心的用户经过思考和考察会发现搜索结果左边菜单栏的搜索提示,但也增加了让用户思考的环节。
简书的搜索框内没有标签按钮,只能按Enter键来触发搜索,这样设置可能是出于简洁美观的考虑。但有时候用起来略繁琐,多了按Enter 键、点鼠标的动作。暂时想到的有如下两种场景:一,在搜索框用快捷键粘贴文字然后进行搜索时,左手按键盘快捷键粘贴,右手拿着鼠标,多数人的习惯会用右手去按Enter 键,右手按完Enter 键后回去拿鼠标去点击,这样重复了步骤。二,有些人习惯直接用鼠标点击搜索框的标签按钮,当他们发现没有搜索标签按钮或者鼠标点击搜索框时没有反应时会不习惯,这里存在让用户犯错去思考怎样使用简书的搜索。
如果能在搜索框内增加简洁美观的标签按钮就更好了。
四、片刻站内搜索体验
片刻站内搜索是用的百度站内搜索。使用百度站内搜索可以加自己的logo和域名,但是片刻没加自己的logo,这样就给人百度搜索结果页的错觉,两个网页风格差异太大,显得非常突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