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高中就读于家乡温州永强中学(现温州龙湾中学),他四面环水,类似一个不大的小岛,四季如画风景这边独好。平时上学必须要经过唯一的一座二十米长小石板桥,桥的对面便是明代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张璁的祠堂,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府。
温州,一座有着5000年鱼耕文明史,2200年城市发展史的悠悠古城。在这座古老的小城里,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厚重的历史人文,丰富的文化遗产书就了绚烂的瓯文化诗篇,传承千年,生机盎然。
祠堂里的“三朝宠锡”牌坊张璁,字秉用,号罗峰,龙湾话也叫张聪,小时候更多的是叫张阁老,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三都)人。他从小就爱读书,很有才华,绝对是一个大帅哥,史书记载“身材高大,相貌秀美”。在明朝那个重视科举考试的年代,文人们的最高理想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张璁也不例外。
让大家没有失望的是,张璁先生很轻松的通过了县试、省试的考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举人。
在龙湾民间,张阁老是龙湾历史长空中的一轮明月,普照万家,不少俚语也取材于他,如亲友互相帮助,温州活口头禅有“张阁老当官,带携一省”;嘲笑别人闭塞无知,会说他“讲一世张阁老,不知张阁老姓张”。
永强中学唯一可进校门的石板桥 上传中,请稍候... 上传中,请稍候...封建时代,举人也是比较厉害的,因为他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因为考中举人,国家是不包分配的,但他们会被吏部登记备案,在朝廷官员缺员的情况下,才会会派遣他们去补缺,说简单一点就是替补队员。
张璁考中举人后,信心倍增,因为它具备了参加京城会试的资格。三年之后,张璁来到了北京参加会试,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张璁名落孙山,没有考中。就这样张璁锲而不舍、坚持了二十一年,连续考了七次,但都没有考中。此时的张璁已四十三岁,完全丧失了继续考试的耐心和信心,于是他放弃了继续考试的打算。
就在张璁垂头丧气时,他碰到了自己的贵人——一个姓萧的御史,这位萧御史会占卜算卦,并且据说算的非常准。于是前来碰运气的张璁便让这位萧御史给自己算了一卦,算完后萧御史很正式的对张璁说:“三年后再考一次,必定考中进士,再过三年,必定成为大富大贵之人”。
在萧御史的劝说下,张璁老先生带着千年人参重新回去复习功课,准备最后再考一年。这可能相当于俞敏洪复习后考上了清华一样。
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张璁顺利通过会试,在次年的殿试中张璁考中二甲进士,被分配到观礼部工作,此时张璁四十七岁。
想当年范进中举是这个年龄,在当时可能也是人的平均寿命,可见身体绝对是革命的本钱。只叹范进没这命,疯了。
因张阁老祠堂与学校只隔一条河,每次上学祠堂大门口的太师路是必经之路。每逢夏天上体育课,老师为表现他的游泳水平,便在张阁老祠堂边的河里教同学们游泳。到高中时,因永强中学为全区最好的高中部,故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来自三甲四甲五甲七甲等各甲。
他们大多是海边长大的,水性自然是一流,至此老师就很少带大家下河了,改为在祠堂里打羽毛球、乒乓球、下棋等。这样初中三年高中二年便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了解张太师,有时三都的几个同学也会讲一些道听途说或杜撰的故事,如此耳闻目睹,也就加深了对张阁老的深刻印象。
坐落在温州龙湾区三都太师路53号的“张璁祖祠”,古朴肃穆。宗祠的正门上悬挂着“张氏一品家庙”的匾额,其中一幅楹联上写着:“清贞弗喻夙冰蘗之燥,利害罔卹时陈谠之言”的对联,正是对张璁为人勤俭、体恤疾苦、直言不阿的精辟总结。
张首辅离我家步行约二十分钟,每天上学放学顺便路过玩耍,真正的近距离感知张丞相的灵与魂。祠堂不仅是缅怀张璁的场所,更成为广大慕名而来了解“太师”一生,近距离感触其思想和德行的一扇窗口。
明清时期温州松台山有一处私家名园,就是张阁老张璁的府第。将近500年的时光流逝,张阁老的府第已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松台山麓却依然留有关于张璁和张璁府第的深刻印记。
在明代历史上,先后出过两位“张文忠公”,均以兴革为己任,前一位张文忠公是张璁,后一位则是张居正,两位内阁首辅年龄整整相差50岁。
张璁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改革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留给后世一份深厚的人文精神资源,作为布衣出身的宰相,在温州民间生活了将近半个世纪,在瑶溪创办书院,去过茶山、仙岩、江心屿等地,并留下许多赞美诗篇。
瑶溪是大罗山的一部分,因山上有大片茶园,也叫茶山。小时候清明节期间,父母亲便带我们去茶山扫墓,瑶溪是必经之地。
“卧龙潭下书院成,白鹿洞主惭齐名。松菊已变荒芜径,溪壑更添吾伊声。”漫步在茶山的台级上,仿佛听到张璁写的《罗峰书院成》的诗句。
五美园是茶山山顶上秀美的风景,好似世外桃源,清明扫墓下山时便在五美园午餐或品尝杨梅。张璁的《游五美园》“我有山东一亩宅,还忆山西五美园。落日放舟循桔浦,轻霞入路是桃源。”充分表达了他当时的美好心情。
张璁象其它历史名人一样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他描写瑶溪的山居生活还有:“自汲龙潭水,长烹雁荡茶。客来无一物,篱豆始开花。”“自分布衣久,为园种木棉,山妻听蟋蟀,抒袖夜无眠。”(《山居二首》)
张璁是一位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政治家,勇于改革,敢为人先。他在阁十年,任内阁首辅六年,对社会变革有着不可磨灭的政绩。但是政治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改革者不免招来许多阻力和非议。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张璁的权威影响增大,嘉靖皇帝又怕他专擅而有损于皇权的独揽朝纲,致使张璁宦海浮沉,在入阁辅政的七年间四起四落,其遭际在明代阁臣中也是少见的。
张璁一生十分重视对永强的文化教育建设,培养文化人才。正德十三年(1518),他在七应礼部试,铩羽而归之后,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建立在为家乡培养人才的事业上。他在大罗山的东麓瑶溪创办了罗峰书院,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
张璁在位期间清廉奉公,以严革贪风、罢撤天下镇守太监、清理勋戚庄田、等改革闻名,张璁是明朝大改革的奠基人,为我国历史上继王安石之后、张居正之前的一位改革家。张璁65岁去世后,谥号文忠,追赠为太师。
温州之美,在文化。故乡温州,文化名人辈出,如谢灵运、永嘉大师、刘基、王十朋、叶适、黄公望、张璁、刘基、王叔杲等。温州文化积淀深厚,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过去,温州的文化没有充分展示,在一些人的眼里,温州只是一座经济之城,甚至认为温州是文化的沙漠。
张璁从“小人物”能够逆袭成为“大人物”是很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少的。历史上像他这样的逆袭还有很多,曾国藩与曹雪芹就是其中之一。但在人生沧海中向张璁这样的“幸运儿”,也是少之更少,切不可把偶然当必然。
张爱玲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只可惜十几岁红遍上海滩的她,到老销声匿迹、隐姓埋名在洛杉矶匆匆挂了性命。张阁老从一个普通读书人逆袭为了内阁首辅,虽七次落榜,四十六岁才上位,但有贵人相助。这段逆袭的历史,深深的告诉我们,先天不足可以后天努力,但运气不好的话也是万万不能的。
人生即靠演技更靠运气!三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永强中学82届一班毕业照
重声明:本文为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
何崇秋 2021,2,14辛丑年初三古长安
网友评论